然而,“来势汹汹”的直播业务却难以维持火热劲头。根据第三方平台蝉妈妈数据,2023年1月20日至4月20日期间,东方甄选大号直播场均观看为748.7万人次,场均销量为10万-25万,带货转化率为3.33%。这与“全盛时期东方甄选单月(2022年7月)开播31场,观看人次突破7亿,场均观看人次突破2000万”的数据相比,差距一目了然。海通证券也指出,2023年东方甄选GMV已出现走弱趋势,在1月至3月连续下滑。
由此可见,对于如今的新东方来说,要想保持业绩持续增长,文旅这颗棋或到了必须落下的时刻。
其实,新东方做文旅已不是新鲜事,早在十几年前,新东方就已开始面向青少年做国际游学和国内研学等项目。真正让业内大感意外的是,俞敏洪跳出已有客群,盯上了中老年群体。不过在业内看来,老年游的几个特殊属性值得分析。
首先,作为“有钱有闲”的特殊人群,中老年出游不受节假日和淡旺季影响,在中国老龄产业中,老龄旅游产业是唯一一个过万亿的市场,涉及康养旅居、老年定制游、老年时尚旅游等多个赛道,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其次,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比18.70%,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老年旅居康养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康养旅游人数已达6750万人次,老年旅游从福利事业向旅游产业转变,老年旅居康养潜力巨大但存在供需错位的问题,老年群体需求尚未获得充分满足。
进军文旅市场新东方优势何在?
国家发改委网站于近日发布信息,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不断增进老年人福祉,公开征集“推进银发经济发展”的有关意见建议。可以说,在2023年旅游业全面恢复、国家大力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入局,新东方确实选对了时机。
不仅如此,新东方在文旅领域创业,也拥有较为明显的两方面优势。一方面是受众基础,东方甄选的成功让新东方在新媒体时代积蓄了巨大的粉丝数量,且粉丝粘性强,对于小众、新兴旅游目的地和创新型旅游产品有显著的引流和导向功能;另一方面则是新东方的教师资源,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分析称:如今,游客们普遍期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更深度、更鲜活的文化体验,这正是文旅融合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而新东方拥有庞大的教师群体,文化底蕴和讲解能力突出,对于旅游产品的文化挖掘有良好的基础。
这也正是今年4月,俞敏洪在新东方2024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发布会上,所提及的文旅布局逻辑。其称,新东方的核心竞争力是讲课,就像老师可以将自身的表达能力充分运用到电商直播中一样,老师的角色也能迁移到擅长讲解景点的导游角色上。“未来,如果我们的文旅业务做出来,会培养一批‘能讲课’的导游。”
从教培到文旅俞敏洪:体面退场温暖入局
2021年开始实行的“双减”政策,让深耕教育行业的新东方产生了不小的改变,身为其创始人,俞敏洪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2021年11月4日,俞敏洪却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名为《当一辆红色卡车,驶向远方》的文章,并附文:“教培时代结束,新东方把崭新的课桌椅,捐给了乡村学校,已经捐献近八万套。”
这一举措赢得了广大网友的点赞,不少网友称:“俞老师这是体面人的退场”“自己淋雨还想着为别人撑伞”“退场时给自己保留了多少体面,返场时就能收获多少掌声”……
如今,俞敏洪选择在中老年文旅市场创业,也不失为一种“温暖的入局”。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中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似乎就是早起晨练、买菜做饭、闲时帮忙带带孙辈……对于这一代人来说,仿佛“奉献”成为了他们的人生课题,年轻时为集体奉献,老了后则为后代奉献。
但是,人生不应该设置既定的轨道。中老年群体也需要丰富的生活和高质量的精神追求,他们也渴望在外面的世界中寻求更多的“精彩”与“热烈”,在他们的旅程中,一定会有很多过往的故事,也会有关于人生与热爱的无限追求。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