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践行黄河战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菏泽市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努力在服务和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交好“菏泽答卷”。
菏泽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市,如何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推动黄河战略重大任务落地落实,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是菏泽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和课题。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明确了沿黄区域重大生态廊道的功能定位,科学谋划、系统推进、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保护黄河长治久安,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滩区迁建如期完成,14.6万滩区群众实现百年“安居梦”,高质量发展态势强劲。
近年来,菏泽市准确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力实施黄河生态保护工作,沿黄各县区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宣传力度,加大对生态湿地的修复、保护力度。黄河沿线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迁徙和栖息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逐年上升,每年途经这里栖息的候鸟增加到20万只左右,平均能停留两三个月。大量驻留栖息的候鸟成了“生态菏泽”的靓丽名片。我市一直重视湿地保护工作,把湿地保护摆在生态菏泽建设的突出位置。持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开展退耕还湿、生态补水、栖息地恢复等行动,已建立湿地公园20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10处。
菏泽市聚焦融入全省黄河科创大走廊、黄河现代产业合作示范带,着力做好“去、提、增”三篇文章,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位居全省前列。我市 坚持规划先行, 对沿黄4县区进行国土空间论证,特别是对东明县进行整县功能区规划,精心谋划了“北工南农”发展格局,把工业区限定在东明县北部5个乡镇,南部9个乡镇作为生态保护功能区,重点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生态产业,滩区产业基础越来越扎实,昔日贫穷落后的黄河滩正蝶变为“幸福滩”。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久久为功。菏泽市将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努力把菏泽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各县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单县
莱河镇袁堂村
一簇簇金丝皇菊竞相绽放,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金丝皇菊。采摘好的金丝皇菊被送到了烘干房,工作人员将挑选好的金丝皇菊整齐装入盘中,再推入烘干柜,最后制作成菊花茶,进一步提高了菊花的附加值。
单县壮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若清:我们今年种植的金丝皇菊,每亩能采摘3000斤,按照今年的价格每斤4元,一亩地(收入)达到1万多元。今年我们合作社大概产菊花成品9000多斤,产值50多万元。通过网上销售,直播销售等方式,销往北京、上海、黄山等地。
今年,单县莱河镇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在袁堂、宋楼、崔口等村种植金丝皇菊、杭白菊等400多亩,亩均效益6000多元,成为了振兴乡村的优势产业。
东明县
码头镇
将特色种植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不断优化特色农业种植结构,一批结合村情实际、产品特色鲜明、市场潜力巨大的绿色农业产业项目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在东明县惠农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里,农民正在采摘今年刚下来的蘑菇。
为了将蘑菇产业做大,带动更多村民一起发家致富,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合作社,现在已有社员286户,种植面积近300亩。
东明县马头镇作为农业强镇,立足全县“北工南农”总体布局,依托马头国有林场、吉安农牧等企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链条,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创新、群众受益”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鄄城
董口镇崔泗庄村
在鄄城县董口镇崔泗庄村,村支部书记崔贵山正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村民代表探讨下一步发展方向。自2021年5月,这个村利用村集体现有资金、村民集资等多种集资方式,先后完成了扩建主要道路2500米,种植绿化树木3800棵,安装太阳能路灯365盏。
一年多来,崔泗庄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干部带头,带领全村美化环境,促进增收。
解心景有着多年中药材种植经验,党的二十大的召开,让他更加坚定了发展中药材的信心和决心。下一步,他继续拓展产业链,带领周边更多的群众种植中药材,实现增收致富。
(来源:网信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