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烟台市莱山区科技局坚持“135”工作思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品质提升为核心,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创新主体、转化科技成果”三条主线,在科技型企业培育、科创平台搭建、高层次人才引育、产业技术攻关和科创生态搭建等五大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聚焦“技术攻关”
赋能产业提速增质
一是推行“精准施策”,助力企业增强创新实力。
围绕莱山区优势产业,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各类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建立项目全程跟踪服务机制,从申报材料编制到答辩指导,提供全方位支持,成功获批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中央引导地方资金项目、省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等各级科技项目20个,在立项数量与资金额上位居烟台市前列。
二是推行“部门联动”,助力企业提升研发投入。
联合莱山区统计局及各街道园区,深入区内企业开展“一对一”上门辅导,通过政策解读、财务指导等方式,帮助企业精准归集研发费用,提升研发投入统计质量,充分调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目前,莱山区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26%。
三是推行“高产攻关”,助力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定期研究分析机制,梳理问题反馈与解决台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向好发展。截至第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80.3%,较去年同期提高2.92个百分点,位居烟台市第2位。
聚焦“企业培育”
建强创新主体队伍
一是深化“校企合作”,推动科创平台建设。
建立高校院所与企业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深化校企在搭建联合创新平台、引育高层次科技人才等方面合作。积极推动10家校企联合共建省级实验室成功重组,新建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推动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有限公司成功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认定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23家规上工业企业成功备案市级研发机构,构建起多层次、高水平的科创平台体系。
二是加强“体系培育”,激活企业科创活力。
完善“中小微科技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制定精准培育计划,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法律咨询、科技金融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快速成长。今年以来,成功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8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2家,科技企业总量再创新高。
三是规范“载体管理”,增强载体孵化能力。
制定《莱山区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绩效评价办法》等文件,规范孵化载体管理,提升科技服务质量。加强孵化载体运营管理,提升在孵企业在政策解答、融资对接等服务水平。目前,莱山区在孵企业达到178家,成功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7家,5家省级以上孵化载体成功通过运营绩效评价,莱山区科技创新促进中心荣获工信部国家级孵化器评价优秀(A类)。
聚焦“资源汇集”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推进“数字管理”,打造精准科技服务模式。
在烟台市首创搭建莱山科技云服务平台,联动市区两级科技、市场监管等10余个部门单位,接入烟台市政务大数据平台,导入政策、政务、社会数据等105类,为企业、驻区高校院所等提供科技政策检索、科技资源匹配、科技金融对接等多项服务。目前,平台入驻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500余家,发布科技需求、科技成果300余项;全年争取省级科技股权资金4000余万元,为39家科技型企业备案“鲁科贷”、“科信贷”54笔,备案金额超过2.2亿元。
二是深化“科技合作”,促进科技资源深度融合。
实施开展“四链融合、向新而行”产学研促对接活动,推动专项领域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今年以来,开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专场促对接活动10场,10余名博士深入杰瑞、金正环保等莱山区内企业对接成果项目,20余家企业深入高校对接技术成果需求,开展法律、人力资源管理等主题科创沙龙26场、参与人数超过350人,参加企业超过200家。
三是创新“转化路径”,提升成果孵化转化成效。
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滨州医学院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设立技术转移公司,自7月份成立运营以来,已有8项科技成果转化获益,孵化1家新型科技公司;金正环保、杰瑞环保技术成果成功入选《2024年山东省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入选数量居烟台市第2位;金正环保、乐润信息等8个项目入选2023年度“中国好技术”;6项技术成果荣获“烟台市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科学技术奖”,数量居烟台市第1位。
(来源:莱山区科学技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