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上海的“入境游”登上热搜,“周五下班飞中国”成为国外年轻人的最新时尚。得益于我国的“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威海也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前来,观仙山、品海鲜、赏天鹅、泡温泉、住草房,不亦快哉。威海的“城市漫游”逐渐成为“世界潮流”!
威海的“入境游”,从古至今一直很火
威海,自古便是中原文明与海外文化交流的窗口之一。
早在石器时代,威海先民们就掌握了丰富的天文海洋知识,凭借风帆与石锚等先进的造船与航海技术,认识辽阔的海洋;秦汉时期,威海成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到了唐朝,威海已经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港口之一,也是当时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直到明清时期,威海是中国海军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军事重镇。
到了现代,自1987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正式批准威海市与英国彻特纳姆市缔结友城起,经过30多年发展,威海市已与21个国家缔结了52对国际友城关系(含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其中市级友城25对,区市级友城27对。
城市间的“坦诚相待”促进了群众间的互动往来,威海按照深耕日韩、做强东盟、拉紧欧亚和开辟非洲的总体规划,稳步推进,加强交流,让游客成了我们在海外的“最强嘴替”,不仅带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也展现了威海良好的国际形象,“打飞的”来威海,在当下很流行!
威海的“入境游”,为何广受推崇、成为潮流
自去年12月17日起,我国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延长为240小时(10天),威海“入境游”热度持续攀高。威海为何能成为众多海外游客尤其日韩年轻游客的“心头爱”?
“海陆空”交通,十分便捷。“来得快”才能“愿意来”,威海地处山东半岛,紧靠黄渤海,毗邻日韩,随着我国过境免签政策的持续放宽,威海抓住机遇,整合交通资源,全力保障海内外游客尤其是日韩游客的顺利出行,“空路”上,每周开设对韩航班14班;“水路”上,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海路”上,安排港口客货班轮航线5条,开设通往仁川、平泽、群山等地海运每周15班;“陆路”上,各类网约车、公交车、共享单车,遍布全城、随叫随到,让海内外游客“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图:威海文旅
“吃住玩”服务,十分到位。要想抓住外国友人的心,先得用美食征服他们的胃。从轰炸大鱿鱼、牡蛎这些地道小吃,到鲅鱼饺子、海鲜一锅烩、海肠捞饭等海味盛宴,来了威海,用“不是在吃就是在吃的路上”形容国外游客毫不为过。而美食虽好,安全更重要!威海相关部门打起食品安全“保卫战”,定期检查、宣传周活动样样不落,确保海内外游客吃得开心又放心。其次,住得舒心才能玩得开心。威海在民宿方面下足功夫,价格亲民、环境舒适、主题设计独特,以荣成烟墩角村为例,该村拥有数百间特色胶东传统海草房民居,在当地政府及文旅部门的精心规划、全力支持下,发展成为集民宿、咖啡、餐饮、集市等多业态于一体的文旅消费集群,“夏游牧场、冬赏天鹅、住海草房、吃渔家饭”成为海内外游客的标配。此外,威海始终站在游客角度想问题,做到在“吃住行游购娱”全环节发力,一方面推出文旅服务提升计划,细化各类景区景点、酒店饭店等服务标准,为特殊游客提供个性化帮助;另一方面,在便捷支付、语言导览上下功夫,让外国友人读懂威海、爱上威海。
图:荣成文旅
“大中小”文化,十分和谐。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入境游”中,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独具新意的文创作品成为威海吸引外来游客的“秘密武器”。今年,山东全面升级“黄河大集”活动,沿海地区独有的“海洋大集”,让海内外游客感受到满满的威海烟火气,“刚出锅的油条,很宣乎!”“自家种的蔬菜,放心吧。”“刚打上来的海货,来点不?”一句句街间吆喝声,把人们从繁华绚丽的都市一下拽到民间的宝藏小巷中,加上鲁绣、剪纸、糖画、根雕、布艺等传统非遗文化展演,让中外游客驻足其中、流连忘返,既惊叹于“方寸之间见天地”,也产生多元文化碰撞,带动文化共融。关于融合的文章还有很多,例如,韩乐坊作为国内唯一“韩文化”主题商业街区,中式韩餐随处可见,既保留了外来文化的独特风味,也与本土特色食材有机结合,成为中外文化结合的典范,还有“一寺连三国”的赤山法华寺等,一幕幕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多国人民和睦相处的美好场景,在威海,无时无刻不在上演。
图:荣成文旅
威海“入境游”,怎样留住人气、凝聚人心
入境旅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尺,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自2024年免签政策以来,威海已迎接超过2万名入境外国旅客,入境话题持续升温。如何让威海的“City Walk”城市漫游走向世界,成为引领潮流的旅游新风尚?
“进得来”,让入境审批更便捷、更高效。在现有政策和合法权限范围内,进一步通过简化签证申请流程,提高签证处理效率,加强口岸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电子签证、落地签等便利措施,缩短签证审批周期,为外国游客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签证服务。同时,还可聚焦重要航空枢纽和重点客源国家,新开、增开和恢复国际航线航班,提高航空出行便利度,方便境外游客入境。拿威海来说,可以增加日韩、东南亚等国际航班频次,让威海“入境周末游”成为常态和潮流!
“游得好”,让综合服务更全面、更深入。可借助今年山东省“引客入鲁”等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和资金导向作用,针对接待入境游客、邀请境外考察、境内外宣传营销等予以奖补,把海内外游客“请进来”,再通过个性化定制服务,让外来游客“留下来”,全方位感受好客山东、好客威海的独特魅力。例如,交通方面,完善公共交通网络,让游客能轻松抵达景区景点。同时,提供多语言标识和导览系统,方便游客自助游览。住宿方面,鼓励和支持酒店业提供多语种服务,方便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餐饮方面,要兼顾国际游客的不同口味,提供多样化的餐饮选择。
“看得花”,让文化IP更多元、更创新。中外旅游的“双向奔赴”不仅源于文化共鸣,更离不开对传统旅游模式的不断革新,各地可结合自身特色,挖掘展示地域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设计开发入境旅游精品主题线路和旅游产品,满足国外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同时,也可创新发挥好网络名人、网红达人“自带流量”优势,制播对外宣传系列主题短视频以及文旅宣传片,持续向全球推介“好客山东”“好客威海”良好形象,真正让威海的“城市漫游”成为“世界潮流”!
(来源:威海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