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从“考证热”到“服务暖”,专业力量赋能基层治理的淄博实践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7-04 09:21:49

吕小雨在周村区顺河苑小区开展入户走访工作

专业赋能会给基层治理带来什么?

数据显示,从2016年的1.49万人报考,到2025年的12.6万人报考,山东省报名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的人数持续攀升。

向下扎根,向上成荫。这场持续升温的“考证热”,正在淄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服务暖”。在这里,一本本社工证书不仅仅是职业凭证,更超越了传统的“献爱心”走向专业赋能,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持证服务:在专业实践中传递“窗帘关爱”

清晨的阳光洒向淄博周村区千佛阁社区,社区工作者吕小雨像往常一样,习惯性地抬头望向一栋老居民楼的窗户,当看到盖奶奶的窗帘已经拉开时,她轻轻舒了一口气。

这是千佛阁社区“窗帘行动”的日常一幕。而那些打开的窗帘,就是吕小雨和同事与独居老人之间无声的约定。这一社区服务项目自2024年3月启动以来,已成功预警多起独居老人突发情况,成为社区里的温暖守护。

耿阿姨是这项服务的受益者之一。因子女无法陪伴左右,耿阿姨长年独居,在了解到“窗帘行动”后,她欣然接受了服务。从此,她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她这样的“习惯性动作”一坚持就是400多天。一次巡查中,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她没有按照约定拉开窗帘,立即电话联系,但电话无人接听,工作人员急忙赶往其家中,发现她脸色苍白、腹痛难忍。经工作人员及时送医,耿阿姨得到了有效救治。

在千佛阁社区,这样的“窗帘之约”已成为独居老人的“健康信号灯”。今年2月的一个清晨,81岁盖奶奶家的窗帘迟迟没有拉开。社区工作人员多次联系未果后,通过紧急联系人得知老人摔倒住院了。他们立即启动预案,关心老人治疗情况,还在老人出院后持续关注其康复情况,并提供上门志愿服务。

这项看似简单的“窗帘行动”,背后是专业知识的整合呈现及落地实践。吕小雨的工作日志上,详细记录着帮服务对象协调家庭医生等跟进服务。这位经管专业毕业的“95后”姑娘,在2021年通过初级社会工作师考试后,已将所学到的专业方法融入到日常服务中:“除了清扫等一般性服务,我们还会同步评估老人的居家安全、心理状态等多元需求。”

据千佛阁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欣介绍,“窗帘行动”源于对社区老龄化现状的深入调研。千佛阁社区内老旧小区偏多,独居、空巢老人面临诸多生活风险。对此,社区通过“窗帘行动”建立双重守护机制,工作人员每日早、晚两次巡查独居老人窗帘状态,发现异常立即上门或电话确认;同步组建家属微信群,实时分享巡查照片,让子女远程掌握老人状况。此外,社区还整合资源,发动“红色楼长”和志愿者提供保洁陪伴服务,形成“每日一查、每周一访、每月一检”的立体关爱体系,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关爱不留空白”。

“窗帘行动”的背后,是周村区“红网解忧”服务体系的创新实践。该区2025年2月出台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在该体系下,像吕小雨这样的持证社区工作者成为赋能志愿服务、助力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她说:“系统学习让我懂得,拉窗帘不仅是安全检查,更是建立信任关系的专业介入。每扇窗帘后面都是一个生命故事,用专业守护这些故事,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

随着“红网解忧”体系深入推进,更多类似“窗帘行动”的专业服务项目,正将“被动响应”变为“主动发现”,让基层治理既有制度的力度,更有人文的温度。

理论落地:在科学助人中传递“未来之光”

带着理论知识走出校园,孙林雪开始了一场场方法论的实战。

2010年,孙林雪怀揣助人理想考入山东理工大学,就读于社会工作专业,此后7年的本硕系统学习,让她掌握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很多人以为社工就是献爱心,其实我们是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她解释道。

社会工作不是简单地做好事,而是运用专业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孙林雪介绍,在“放飞梦想”助学项目中,她采用个案管理方法,为40余名困境儿童建立专属档案,通过定期家访、心理评估等专业流程,提供精准帮扶。为防范老年人遭遇电信诈骗,她运用增能理论,设计情景模拟工作坊,帮助200多位老人掌握防骗技能。

专业成长需要持续学习。当看到许多新人社工重复着自己当年的困惑,已成为淄博市向未来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的孙林雪,决定把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打包传递。2023年,孙林雪和伙伴们推出“伴学计划”,将各区县分散备考的考生组织成学习共同体,通过线上督导、经验分享、模拟测试等专业形式,帮助考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要点。截至目前,已建立14个“伴学群”,服务学员超过5000人次。“在群里,大家不仅是考生,更是一个个互相支持的专业成长小组。”

孙林雪还是淄博社会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向未来”的她对未来充满希望,“只有以专业方法培养更多社工人才,用科学服务解决社会问题,才能让社工的专业价值在基层实践中绽放光彩。”

知行合一:在持续精进中守护“滚烫初心”

在位于张店的淄博麦田公益“融爱小院”里,夏日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一群欢快交谈的孩子身上。

这个曾经长满杂草的院落,如今已成为30多个特殊家庭的心灵港湾——每周五天,这里开设的生活技能课、手工疗愈课,正悄悄改变着这些“星星的孩子”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一旁的办公室里,淄博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长、淄博麦田公益发起人高变英正在整理服务案例。一本本日志,记录着她10余年来的理论与实践。

对自己从情怀到专业的提升,高变英记忆犹新:“2014年我第一次参加社会工作师考试时,淄博还没有考点,我们几个考生要拼车去济南莱芜考试。”

近年来,她经历了从求知若渴到静水深流的思想蜕变。“我刚开始备考中级社会工作师时,边学边有顿悟的兴奋,每学一个理论,都会恍然大悟——原来我们项目中那些有效的做法,背后都有理论的支撑!”回忆起初次接触“优势视角理论”的感受时说,“就像在迷宫中突然找到了指引方向的路标,那些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终于有了理论的归处。”

而谈及2020年备考高级社会工作师的经历,高变英的语调则变得沉静:“从中级到高级,就不再只是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而是一场与自己的深度对话。这时候考试拿分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梳理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提升自己。”

这种思想的进阶,恰如淄博麦田公益10余年的发展轨迹——从最初凭热情做公益,到现在每个项目都建立专业评估体系;从简单的物质帮扶,到运用专业方法促进社会融入。

也正是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让麦田公益的“融爱小院”从最初简单的帮扶场所,逐渐发展成集专业服务、心理支持、社会融入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想做好公益,既要有滚烫的情怀,也要有专业的沉淀。”高变英说。在她看来,情怀是做公益事业的初心,专业则是让这份初心持续发光的动力。就像“融爱小院”里的孩子和家长们,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和喜悦,都是情怀与专业共同浇灌出的果实。

太阳西沉,小院的灯光温暖如初。这一刻,理论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实践也不仅是日常的工作,更是生命影响生命的奇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公益最美好的模样——当专业为情怀插上翅膀,当理论有了实践的温度,改变就会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截至目前,山东省有持证社工达11.66万人,其中8.47万人活跃在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一线。淄博市持证社工总数达8187人,2025年更有9000余人报名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展现出专业化发展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潜力。

在淄博这片热土上,更多专业与情怀的故事仍在继续。当越来越多的持证社工走进社区,当专业理论化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场关于专业力量赋能基层治理的变革便有了更深的意义。

来源:淄博日报

  责任编辑:薛筱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