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轻拂,乡间小道旁的绿地舒展着勃勃生机,曾经腥臭难闻的鸡粪晾晒场已复垦为绿地。企业厂区内,电子屏上的实时排污数据正通过在线监控系统传输至监管平台……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背后是威海乳山市纪委监委以“大环保”理念为引领,用精准监督护航生态环境治理的生动实践。
深挖病灶,以穿透式监督斩断生态“污染源”。“个别执法人员对企业超标排放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似‘放水’,实则是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渎职。”乳山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案件分析会上严肃指出。针对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该市纪委监委组建专项督导组,通过调阅执法案卷、走访企业群众、核查资金流向等方式,深挖细查背后的责任落实不力、作风漂浮懒散、利益输送等问题。截至目前,该市纪委监委已查处生态环境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3起,处理31人,党纪政务处分12人,以铁腕执纪推动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科技赋能,创新监管实现“双向减负”显成效。“以前环保部门一周来检查两三次,光准备台账就得花半天时间。现在安装了用电监控系统,大部分检查通过后台数据就能完成,我们能专心搞生产了。”乳山市某化工企业负责人王经理指着车间墙角的监控设备介绍道。这一变化源于乳山市纪委监委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迎检负担重”问题开展的专项督导。纪检监察干部在走访生态环境部门时发现,传统“人盯人”的监管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引发执法不公等问题。为此,乳山市纪委监委向生态环境部门下发《监察建议书》,督促其创新非现场执法手段。通过多方协调,协助49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用电监控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生产设备与治污设施的运行状态。为48家企业配备在线监控设备,实现废水、废气排放数据实时传输。如今,生态环境部门通过用电监控、在线监控、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等系统开展非现场执法检查98次,占总检查量的71%。“过去跑断腿还不一定能发现问题,现在通过数据分析,哪些企业治污设施停运、哪个时段排放异常,一目了然。”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队长说。
民生导向,靶向整治解民忧护家园。“村里的空地全被用来晒鸡粪,一到夏天臭得没法开窗,反映了好几次都没解决。”今年年初,乳山市纪委监委“民生领域问题直通车”接到村民的投诉后,立即启动督办程序。监督组实地核查发现,农村占地晾晒鸡粪问题涉及土地管理、农业污染防治等多个领域,存在部门权责交叉、监管缺位的情况。为此,乳山市纪委监委召集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及相关镇政府召开协调会,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划定15天整改期限。通过联合执法,督促整改违规占地问题15处,实现鸡粪资源化利用。“现在村里闻不到臭味了,还能买到便宜的有机肥,纪委监委真是为老百姓办了实事。”村民们纷纷点赞。
该市建立“群众点题——纪委督办——部门整改——群众评议”的闭环机制,确保每一件民生诉求都落到实处。在监督推动下,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下步,我们将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深化‘室组地’联动监督,以严明执纪守护乳山的绿水青山。”乳山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从城区厂房里洁净的生产车间,到乡间小道旁随风摇曳的草木,乳山市纪委监委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精准监督、铁腕执纪为生态环境保驾护航,让群众在蓝天白云、清水绿岸中共享生态红利,书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乳山答卷。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