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经济日报》头版头条聚焦潍坊:动力之城动能澎湃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8-25 18:09:01

在潍柴智能化工厂,智能化生产线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确保每一台发动机都符合高质量标准。

在动力装备领域,山东潍坊足够硬气。

先看规模:拥有“国字号”动力装备集群,年产值达3000亿元、约占全国动力装备产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再看结构:围绕潍柴等龙头企业,形成了极其密切的配套企业群,动力装备几乎所有环节都能找到本地供应商。

动力之城名副其实,潍坊动力装备产业正向着“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其发展的齿轮,正咬合出产业升级的新转速。

链式协同

得益于链条长、配套全的优势,在潍坊,大中小企业、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协同日益紧密:大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中小企业专攻细分领域,各展所长,共同培育,撑起装备制造业的一片天。

企业共育,大企业发挥什么作用?

不仅规模要大,成为产业生态的链接者和稳定锚,还要有大能力,承担大责任。能力和责任从何而来?先看潍柴这个“老大哥”。

向内看,是自身技术与实力。“热效率53.09%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类百米跑进9秒,是不是很逆天?”潍柴动力品牌传播部负责人说,这样的热效率下,一辆重卡一年可省柴油1.2万升。

向外看,是产业协同能力。潍柴链接上下游企业,培育了独有的同心产业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每一名经营主体都要寻增量做加法,杜绝零和博弈。

类似的大企业还有很多,例如,深耕“果链”的歌尔股份,致力工业母机的豪迈集团等。大企业不仅要带好头,还要联合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其进入龙头企业供应链,形成协同发展优势。

企业共育,中小企业能做什么?

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专注细分领域,与大企业形成错位竞争。康跃科技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康跃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武友刚自豪地说:“涡轮增压能使发动机在工作效率不变情况下增加功率,是传统燃油车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是动力装备产业关键一环。在国内,这个技术做得最好的不是大企业,而是我们这个中型企业。”

这样的企业在潍坊还有不少,他们有另外的名字: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地区生产总值排在山东第四的潍坊,却能力压青岛、济南、烟台等地级市,在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数量方面处于山东首位,靠的是深厚的产业根基、明晰的企业定位。

在共育生态下,大中小企业做到了“大手”拉“小手”,下好“一盘棋”。

“在协作基础上,融通发展、错位竞争,产业才能共生共荣。”潍坊市委书记刘运说。

产教相长

农业生产离不开阳光雨露,制造业同样如此,资金、人力、技术、土地、市场等要素就是制造业的阳光雨露。在潍坊,有两种资源可以大小共享、各取所需,一个是人力,一个是市场。

“当前,制造业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很普遍,但潍坊没有。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名头不是白叫的。产业办在学校里、课桌搬到车间里,产教融合让技能人才不断涌现。”潍坊市教育局总督学李杰说。

产教融合各地都在做,但很多地方“合而不深”,导致人才不适应企业需求,流动性高,进而出现“校热企冷”问题。潍坊有什么诀窍,让“一头热”变“两头甜”?

在歌尔匠造培训中心的课堂上,年轻人在课本和车床之间来回奔忙。歌尔股份人力资源部产教融合高级总监李高峰介绍,这里的车床不是模型,而是从产线上带来的、能真正生产的机器。这么做,是要让学生一开始就接触真实生产场景,快速适应企业环境,让他们上岗就能上手。

大企业有实力做对口培训,中小企业如何满足用工需求?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教师、全国技术能手周志强提供了一种实践思路。“大企业与职校合作,更多的是对接就业。对中小企业来说,职校不仅提供人才,还能帮助解决技术问题,甚至能承接部分生产任务。我们就是这么做的。”

潍坊有“9+3+N”重点产业链,每条都由一名市级领导担任“链长”,动力装备产业链的“链长”就是刘运。“一把手”带头,打造了从铸造、配件到整机、整车的全产业链条,本地配套率达45%,带动上下游企业一起开拓市场。

开拓市场,看“眼缘”,也需要“红娘”。当地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按照重点企业实际需求,组织企业与上游配套企业、下游应用企业见面,将协同效果好的企业“牵”在一起。

从教育筑基到产业布局,从企业参与到政府营造,资源共享让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能迅速聚合起人才、市场等各类要素,由此释放出的“化学反应”,也将进一步激发潍坊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生态突围

良好的产业生态有利于创新,动力之城营造产业生态的下一步,就是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发。

高端化,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

鲁欧智造,听着很高端,走进之后更玄幻。公司办公室门牌上写着这样的名字:破晓、轩辕、赤霄、珠玑、蕴真……不知门背后应该是怎样的仙侠世界。公司董事长罗亚非就是仙侠世界的主角。不过,他要对抗的不是哪门哪派,而是“散热”。

动力装备制造离不开电子器件,而电子器件的散热是痛点。鲁欧智造生产的检测设备,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一台检测设备能卖几百万元,毛利润高。高端化能带来更少的竞争、更高的附加值。我们面向高端,但依然根植于、也得益于动力装备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罗亚非说。

智能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山东是汽车产业大省,近年来商用车与乘用车齐头并进,位于潍坊的福田汽车就是商用车里的龙头。能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其智能化战略。

60多台焊接机器人忙碌运转,飞舞的焊花为车身缝出细密针脚,近旁,无人运输车精准地将物料送到指定位置。这是北汽福田诸城厂区车身整装车间里的生产场景。“智能化改造将企业劳动效率大幅提升,单台成本能降低20%。”北汽福田诸城厂区党委副书记张冬说。

智能化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做的问题。潍坊市工信局四级调研员王桂江介绍,工信部门构建涵盖“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优秀场景+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让智能化遍地开花。

绿色化,是政策导向也是市场所向。

这一点,东方钢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从征感受明显。“为做好绿色转型,企业在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上大力投入,当地相关部门也在项目用地、流程审批方面提供了很多支持。我们的锌铝镁防腐产品,虽然有点小贵,但颇受市场欢迎。”

新技术改变了传统钢管成型后再除锈的模式,解决了海洋防腐难题,东方钢管原来的产品主要用于高速公路护栏,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品被海上光伏项目采用。一个新的市场就此打开。

潍坊产出动力,也产出生态。正是共育共享共进、互通互融互促的产业生态,让动力之城的动力持续澎湃。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董硕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