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完成高风险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解除六旬患者脑梗风险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5-17 16:00:12

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完成一例高风险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为患者剥除了颈动脉斑块,恢复了脑血流的通畅,使患者重获健康。

60岁患者唐先生(化名)近两年反复突发晕厥,在山大二院检查发现他右侧颈动脉起始部被粥样硬化斑块挤压堵塞,导致血管腔重度狭窄,脑部供血如同“一线天”。更危险的是,CT脑血管成像显示斑块内还有环形钙化灶,支架手术效果差,必须进行高难度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山1.jpg

术前检查发现,唐先生存在一系列高危因素,病情比想象中更为复杂凶险。首先,唐先生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术中临时阻断血流时,侧支循环供血不足,脑组织可能因“断供”导致梗塞;其次,CT脑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均显示唐先生后交通动脉细若游丝、前交通动脉没有发育,无法在术中形成有效的代偿血流;再者,唐先生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无法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首选的经颅多普勒监测方式进行脑血流监测,缺少了一项手术中重要的安全保障;此外,术后血流恢复时,脑底部纤细的分支代偿血管可能被突然增大的血流冲击破裂,引发致命脑出血。

从阻断血流后的脑梗塞风险、无法监测脑血流的风险,到开放血流后脑高灌注出血的风险,每个环节都存在严重风险隐患,这个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可谓步步惊心动魄,时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为此,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孟庆虎综合唐先生各项检查结果制定“作战方案”,决定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采取电生理监测方式,通过脑电活动显示脑缺血状况;备好术中转流临时通道,一旦脑血流量下降达到危险程度立即应用转流管增加供血;术中开放血管时延长血管按压时间、缓慢释放,降低高灌注风险;同时术前与麻醉科主任医师王晓雷充分沟通,完善准备术中血压、血容量控制方案。

转流管是剥脱手术中的临时血流导向措施,但会增加斑块碎屑脱落、血管夹层的风险;而放置转流管需要对颈内动脉进行更长的暴露。唐先生颈动脉斑块上缘位于颈3椎体水平,放置阻断夹和转流管需要将暴露范围再延长到颈2水平,这时需要对舌下神经进行显露和保护,已经接近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极限;如果再稍延长一点,就需要经鼻气管插管、下颌关节脱位等高风险操作。孟庆虎充分研究患者临床资料,完善各项准备预案。

手术当天,王晓雷团队严格控制唐先生的各项生命体征,在血管显露阶段保持血压平稳,在血管阻断前缓慢升压,在血管开放后平稳适当降压,实现了对血压的精准控制。孟庆虎团队按照术前方案,逐步显露血管、阻断血管、保护舌下神经。在电生理监测显示脑缺血后,及时进行转流,脑缺血状况得到改善,随后进行彻底斑块剥除。缝合血管后、开放血管时,进行了长时间血管按压,以尽可能给脑血管调节、适应血流冲击的时间。手术结束唐先生麻醉清醒后,手脚活动自如,言语清晰正常,所有人都如释重负。

山2.jpg

经过严格的术后血压控制,唐先生顺利恢复,复查磁共振显示脑内没有出现新的梗塞灶,脑灌注检查显示没有高灌注综合征,CT脑血管成像显示斑块完整剥除,血管恢复通畅,脑梗塞风险得以解除,已于近日康复出院。

唐先生的复杂病情为该手术带来了更高的麻醉及手术风险和难度,山大二院神经外科和麻醉科精心准备,细致操作,不仅成功为患者解除疾患困扰,更创造了复杂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安全救治范本,体现了山大二院高超的医疗水平和保障人民健康的能力。

医生名片

山3.jpg

孟庆虎

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医疗三组组长

擅长领域:脑血管病亚专业,擅长外科手术治疗脑卒中(脑缺血/脑梗塞),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导致)、脑血管搭桥手术治疗烟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闭塞导致的脑缺血状态等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

门诊地点:门诊楼三楼A区泌尿神经诊区

  责任编辑:周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