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笔墨绘时代 | “唐洞的故事”绘画作品展暨“百扇来风”活动纪略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7-26 17:14:40

丹青绘乡土,翰墨润民心。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让高雅书画艺术走出象牙塔、融入阡陌间,东方乡土艺术研究院特举“唐洞的故事”绘画作品展暨“百扇来风”活动,以笔墨为桥,连起艺术与乡土的脉络。

艺术本是“地气所生,民心所化”,既源于生活的肌理,亦映照着人间烟火。此次活动以“艺术服务乡梓”为初心,既想以丹青妙笔提升乡村审美之境,更欲借翰墨书香激活民间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老手艺有新传承,让老故事有新表达,让乡土文化在笔墨间焕发新生机。

“唐洞的故事”展,恰是这场“艺术还乡”的生动注脚。十位驻村艺术家深扎唐洞沃土,将田间地头的晨露、屋檐下的炊烟都化作笔下的灵感,60余幅新作便是他们与这片土地对话的见证,特向龙湾屯镇、村领导及乡亲们呈献这份“乡土答卷”。

更有“百扇来风”活动暖意相赠。古人以“扇”寄情,或题诗明志,或绘景传意,今时艺术家们亦效仿先贤,将唐洞的山水草木、风土人情凝于扇面,赠予乡亲。愿这一把把扇子,既能拂去夏日暑气,更能让书画艺术如清风般浸润乡土,让乡村文化振兴的种子在唐洞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参展的丹青妙手,皆是与乡土有深缘者:从唐洞走出的老圃先生,身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东方乡土艺术研究院院长,始终心系桑梓;深耕军旅题材,火箭军创作室一级美术师、北京中国当代写意油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协原理事窦鸿以油画绘乡土豪情;东方乡土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志杰和朱晨深耕笔墨,与土地对话;岩彩画名家陈焕雷、任之晓以矿物色彩再现乡村肌理;齐昕、周洁、王帅沣笔下的乡土故事细腻动人;篆刻家卢兴乾则以刀为笔,刻下唐洞的岁月痕迹。

活动期间,十位艺术家在唐洞的写生足迹、创作心路、生活点滴也将陆续分享。他们如何从田间地头中悟得笔法,如何在农家院落里觅得画意,都藏在这些故事里。

诚盼各位领导、乡亲、同道不吝赐教,让这场艺术与乡土的相遇,结出更丰美的果实。

——东方乡土艺术研究院,写于2025年7月23日

微信图片_20250726162337.jpg


微信图片_20250726162310.jpg


微信图片_20250726162315.jpg

唐洞雅集:十位艺术家的乡土与心象

顺义村落的晨光里,十位艺术家以笔墨为舟,以色彩为帆,在时光的长河里打捞着唐人风骨与乡土温度。他们聚于一隅,将画室扎根于田埂与炊烟之间,让创作与泥土的呼吸共振,在“唐洞”的名号里,藏着对盛唐气象的追慕,亦含着“洞见”艺术本真的期许。这里没有高墙深院的疏离,只有画笔与生活的坦诚相遇,十位创作者各怀其志,却在交流中汇成一曲关于传统与当代、乡土与心灵的交响。

老圃:民间烟火里的自在风骨

老圃的画,是从杨柳青年画里走出来的诗。他以瓜果为媒,将民间艺术的浓艳与文人画的洒脱揉作一团,笔下的南瓜憨态可掬,丝瓜藤蔓如草书游走,色彩里带着年节的喧闹,构图却藏着宋元小品的留白。他像一位守着菜园的智者,把寻常蔬果画成了生活的禅意——一颗饱满的番茄,既是烟火人间的滋味,也是对自然馈赠的敬畏。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笔触,让传统年画在当代语境里长出了新的枝芽,恰如他扎根乡村的姿态,自在而执着。

窦鸿:黄土情深与油画诗行

窦鸿的油画布上,总飘着陕北的尘土与阳光。他以细腻的笔触刻画黄土高原的沟壑,也以明亮的色块捕捉劳动人民的脸庞,那些皴裂的手掌、眯起的笑眼,在画布上呼吸着生命的重量。他的画既有古典油画的典雅,又有乡土中国的质朴,色彩在松弛中见张力,如同一首用颜料写就的信天游,唱着对土地的眷恋,也唱着对平凡者的礼赞。当他将乡村写生的灵感融入创作,每一笔都成了连接城市与乡土的桥。

王志杰:女性视角里的时代剪影

王志杰的作品,是当代女性的心灵镜像。他以细腻的线条勾勒女性的姿态,却在眼神与肢体里藏着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或许是一位凝视窗外的女子,目光里有迷茫也有坚定;或许是一群相聚的身影,互动间藏着疏离与联结。他的画色彩明丽却不张扬,如同午后透过纱窗的阳光,温柔里带着穿透力,让观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不自觉地触碰那些关于身份、情感与时代的命题。

朱晨:花卉里的隐秘诗学

朱晨的荷与菊,是用墨色写就的绝句。他以花卉为喻,将自然的枯荣与人生的起伏编织在一起:含苞的花蕾是未说出口的期待,盛开的荷花是坦荡荡的绽放,残枝败叶则藏着对时光的坦然。他的墨色娇嫩如晨露,色彩过渡如呼吸般自然,画面里既有东方的雅致,又有当代的隐喻,仿佛在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那些隐秘的心事,都能在花开花落里找到答案。

陈焕雷:矿物颜料里的远古回响

陈焕雷握着矿物颜料的手,像握着一把打开时光之门的钥匙。他从古老的岩画与壁画中汲取灵感,将石绿、赭石等天然色粉调成岁月的肌理,笔下的人物似从敦煌壁画中走来,变形的轮廓里藏着剪纸的稚趣,颗粒感的色彩中透着远古的神秘。那些半抽象的身影,既是对先民生活的想象,也是对当代人精神状态的隐喻——在快节奏的时代里,他用最古老的颜料,画出了最本真的沉着。

任之晓:灰色调里的沉静力量

任之晓偏爱灰色,却在单调中调出了万千情绪。她的画如同一杯温茶,初看平淡,细品却有回甘,灰色在她笔下不是消沉,而是包容——包容喜悦与失落,包容喧嚣与宁静。她追求画面的“存在感”,每一笔都经过深思熟虑,线条与色块的交织里,藏着对生命状态的体悟。在乡村的安静中,她的灰色调成了一面镜子,照见观者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力量。

齐昕:水墨山石间的心灵修行

作为老圃的学生,齐昕的水墨既承师法,又另辟蹊径。他笔下的山石如凝固的浪涛,墨块在宣纸上晕染,似有风雨穿行其间,却在浓淡变化中透着禅意的空寂。他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是让笔墨跟着心绪游走,一块巨石可以是屏障,也可以是心灵的靠山;一抹淡墨可以是云雾,也可以是未说出口的心事。在乡村的静谧里,他的画成了与自然对话的日记,每一笔都是向内探索的足迹。

周洁:色彩碰撞中的生命欢歌

周洁的画,是色彩的狂欢。她以“没骨”画法为基,让颜料在宣纸上自由碰撞,红与绿的对撞里有春天的躁动,黄与紫的交融里有秋日的丰盈。她笔下的草木总是欣欣向荣,即便画枯枝,也透着倔强的生机,仿佛在说:生活或许有风雨,但总有向上的力量。那些明快的色块,是她对乡村生命力的礼赞,也是对“美好”最直接的诠释。

王帅沣:日常器物里的装饰之美

年轻的王帅沣,在瓶罐瓜果里发现了生活的诗意。他以木版年画的形式为骨,将日常所见的碗碟、果蔬画成装饰性的图案,线条简洁明快,色彩浓艳和谐,仿佛把厨房的烟火气搬进了画里。他的作品没有宏大叙事,却在细微处见真章——一个粗陶碗,是对质朴生活的热爱;一串葡萄,是对平凡日子的珍视。在乡村的滋养中,他的画成了生活最温暖的注脚。

卢兴乾:重彩壁画里的古今对话

卢兴乾的重彩世界,是唐韵与乡魂的重逢。他从唐代壁画中汲取灵感,却将丝路的驼铃、敦煌的飞天,化作顺义村落的晨光与麦浪。矿物颜料的厚重如古寺的壁画,线条的流畅似民间的剪纸,那些奔马、飞鸟、劳作的农人,既有《虢国夫人游春图》的雍容,又含乡土的朴拙。他的画如村口的老戏台,让盛唐的月光与当代的星光在此交汇,唱出跨越千年的文明长歌。

十位艺术家,十种笔墨,却在“唐洞”的屋檐下找到了共通的语言——那就是对生活的赤诚,对艺术的执着,对乡土的热爱。他们的作品或许风格迥异,却都带着泥土的芬芳与人文的温度,如同乡村里的十棵树,根须在地下相连,枝叶在风中相和。当这些作品走出画室,与社区相遇,与乡村对话,便成了文化建设的种子,在观者心中开出理解与共鸣的花。这便是唐洞的故事,一首关于艺术与生活、传统与当代的田园诗,在顺义的晨光里,正续写着新的篇章。

——万徐良,艺术家、资深媒体人、策展人

参展艺术家及其作品欣赏

老铺.jpg

老圃,原名白进海,画家、书法家,1955年生于北京。师承林锴先生、叶浅予先生、吴作人先生、李苦禅先生、张立辰先生。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首届博士课程班。

现为国家画院研究员,北京文史馆馆员、东方乡土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2004年历任荣宝斋画院教务处处长、荣宝斋画院名家工作室教授、中国画研究创作中心主任。独创“蔬果画系列画法”2022年,作品《听雨》、《丰乐图》《此物最磨牙》被钓鱼台国宾馆收藏。出版作品有《老圃果蔬写真》《乡土香土.老圃耕读散记》《老圃蔬果作品图录》《老圃书法集》。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窦鸿·油画 | 色彩沉着不艳丽,结构严谨而饱满,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韵味

窦鸿,当代军旅美术家,火箭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创作室创作员,一级美术师第八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全军美术作品展评委,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评委,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研究员,常州大学历史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微信图片_20250726151021.jpg

王志杰1972年中国山西祁县,1997年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油画系研究生,2017年进修于荣宝斋画院老圃工作室,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个展:

2016年 我厌倦了笼中鸟式的生活,ASIAN ART WORKS.北京;

2014年梦想家的愿望,韩国釜山;

2013年王志杰个展,韩国表画廊;

2015年 王志杰个展,ASIAN ART WORKS ,北京

2012年 危险信号-王志杰个展,ELGA WIMMER PCC画廊 ,美国纽约;

2008年王志杰个展,紫禁轩画廊,北京;

2016年 釜山艺术展,ASIAN ART WORKS 韩国釜山;

2014年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符号,天理文化协会,美国纽约;

2011年王志杰.宋颖二人联展,韩国首尔;

2010年Miac.Lanzarote,西班牙;

2010年亚洲顶尖画廊博览会,韩国首尔;

2010年Newcastle/Gateshead,英国纽卡斯尔;

2010年 Scope New York,美国纽约;

2009年 Scope Maimi,美国迈阿密;

2009年Newcastle/Gateshead,英国纽卡斯尔。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640 (8).jpg

朱晨陕西西安人。2011至2013年进修北京荣宝斋画院霍春阳花鸟工作室。2013年至2015年进修于北京荣宝斋画院老圃花鸟意象造型研究工作室。现为北京荣宝斋画院老圃意象造型工作室助教,北禅写真院画家,北京东方乡土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院聘画家。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640 (1).jpg

陈焕雷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岩彩艺术家,中国岩彩绘画实践研究与推广者,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岩彩画创作高研班课程教师、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课程教师,现为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岩彩艺术学会会员,李可染画院岩彩画研究室讲师,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

个展:

2021年其羽习习·陈焕雷岩彩画作品展,宝龙艺术中心,上海;

2021年岩彩五度·陈焕雷作品展,文岛艺术空间,北京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640 (7).jpg

任之晓岩彩艺术家,2014—2016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岩彩画创作高研班。

展览:

2025年本土质觉——岩彩绘画研究展,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展厅,北京;

2024年唯物思维——第二届国际当代材料艺术双年展,新疆克拉玛依科学技术馆,克拉玛依;

2024年实者慧——李可染画院学术邀请展,北京保税区公共艺术空间,北京;

2024年壁上壁下——龟兹石窟艺术的姻缘与回响,新疆美术馆,乌鲁木齐;

2022年溯源重生——中国岩彩绘画作品展,济南美术馆,济南;

2021年本土菁英——中国岩彩绘画邀请展,岩彩艺术馆,北京;

追本溯源——临摹新境李可染画院临摹精品展,李可染画院,北京;

2020年中国当代岩彩绘画艺术作品展,长沙师范学院,长沙;

2019年溯源重生——当代岩彩绘画创作展,宝龙艺术中心,上海;

2017年第二届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宁波美术馆,宁波;

将岩彩进行到底——2017岩彩艺术展,锦都艺术中心,北京;

2016年丝路·岩语——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宁波美术馆,宁波;

丝路·岩语——中国岩彩绘画文献展,炎黄艺术馆,北京;

2015年岩语·中国岩彩画邀请展,798艺术中心,北京;

本土·萌芽——岩彩画实验教学展,湖北美术学院,武汉;

本土·萌芽——岩彩画实验教学展,中央美术学院,北京;

2014年缘·中国岩彩画槐园邀请展,三槐堂文化研究中心,沈丘。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640 (4).jpg

齐昕,又名大心,辽西龙港人,北京紫竹山房主人,师从老圃,马海方。2015年作品《浮溪写趣》被北京荣宝斋画院收藏,2017年作品《山环抱水》入选中美协写意中国·大美辽宁——中国画水墨大展,2017年作品《幻.生》入选全球水墨画大展(香港)。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640 (9).jpg

周洁,自幼喜爱书画,尤爱花鸟。80后,毕业于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016年进修于荣宝斋画院,受教于老圃先生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640 (6).jpg

王帅沣,1996年生,祖籍河北省邢台市威县星光村,定居北京。2018年本科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2023年硕士毕业于韩国牧园大学。师从孟庆占、穆家善、郭明堂、施胜辰、陈薇等先生。现为老圃先生入室弟子。老圃水墨工作室助教,北京东方乡土艺术创作研究院研究员。2017年于北京东方乡土艺术创作研究院暑期班学习。

2017年长卷作品《坍塌的记忆》入选“梦的起点”——全国首届学院派优秀毕业生作品展(北京);2018年4月在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似水流年”个人绘画作品展(保定);2021年参加韩中彩墨展(韩国大田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640 (10).jpg

卢兴乾,2015年毕业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国画系。2016年担任山东青州东书房艺术馆艺术策展人,2017年任云弥空间高古艺术拍卖师,2018年6月进修于北京荣宝斋画院老圃工作室。北禅写真院画家东方乡土艺术研究院研究员,2018年7月赴新疆参加国家艺术基金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壁画摹制及推广项目;2023年8月赴新疆龟兹克孜尔参与壁画临摹项目,复制克孜尔188号窟;2024年4月,赴甘肃敦煌参与敦煌学院壁画临摹项目;2025年6月入聘李可染画院青年画家(壁画类)。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空白图.png

(来源:承凤艺术馆)

  责任编辑:尹子怡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