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在当代中国油画界,殷雄的名字始终与一种沉潜的人文关怀相连。他的画布上,没有喧嚣的视觉冲击,也没有刻意的观念炫技,却以一种近乎古典的沉静与凝练,为时代留下了诸多值得凝视的精神肖像。无论是历史人物的重塑,还是现实个体的刻画,殷雄始终坚守着油画语言的本体魅力,更在笔触与色彩的交织中,叩问着人性的深邃与历史的重量。
《风云儿女》
380×250cm 2017~2019
中国美术馆收藏
殷雄的人物画,从不满足于表象的摹写。他笔下的人物,往往带着一种超越具体时空的精神张力。无论是历史上的文化名人,还是现实中的平凡个体,他总能捕捉到人物眼神深处的复杂情绪——或许是对命运的坦然,或许是对理想的执着,或许是对时代的沉思。这种捕捉,并非依赖夸张的姿态或戏剧化的场景,而是通过对人物面部肌理的精细刻画,对光影微妙变化的精准把握,让人物的精神世界自然流淌。
《青花》
460×280cm 2016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对历史题材的诠释,彰显了殷雄作为画家的历史意识。他不追求宏大叙事的史诗感,而是选取历史进程中那些充满人性温度的瞬间,以个体命运折射时代洪流。从《风云儿女》的历史叩问,到《青花》的文化回望,再到《上海方舟》的城市叙事,他以精准的笔触与厚重的色彩,为观者打开了通往精神深处的窗口。笔触间的粗粝与色彩的沉厚,既呼应了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又凸显了先驱者们内心的炽热与坚定。这种历史叙事的“去英雄化”处理,恰恰让历史人物的精神光芒更具穿透力——他们的伟大,正源于在平凡肉身中燃烧的理想之火。从历史现场到文化根脉,再到城市肌理,殷雄的画笔始终追随着“人”的痕迹。
《上海方舟》
320×200cm2011
上海美术馆收藏
在油画语言的探索上,殷雄始终保持着对传统的敬畏与创新的勇气。他深谙西方古典油画的造型之道,对伦勃朗的光影、委拉斯贵支的笔触有着深入的研习,却从未沦为技法的奴隶。他将西方油画的写实传统与中国文化的写意精神相融合,让笔触既保有塑造形体的功能,又兼具独立的审美价值。他的用笔,时而厚重如雕塑般堆叠,赋予形象以坚实的体量感;时而灵动如书法般挥洒,让情感在色彩的晕染中自然生发。这种“写”与“塑”的结合,让他的画面既有油画的质感与深度,又透着中国艺术特有的气韵与空灵。
阿妮
80X 60cm
2021
更难能可贵的是,殷雄的绘画始终与时代精神相呼应。在图像泛滥的当下,他坚持以画笔直面人性、追问意义,这种坚守本身就具有一种精神的重量。他的作品或许没有时尚的观念标签,却以其真诚的人文关怀,成为这个时代精神图谱的重要注脚。他让我们相信,油画不仅是视觉的艺术,更是精神的容器——它能承载历史的记忆,能安放人性的沉思,能在喧嚣中为我们保留一片凝视内心的净土。
上大留学生雷娜
90 X 70cm
2023
凝视殷雄的画作,如同与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对话。在那些沉静的面容、厚重的笔触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画家对油画艺术的执着坚守,更是一个知识分子对人性、历史与时代的深沉思考。这种思考,通过他的画笔,化为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让每一位观者在驻足间,都能感受到艺术直击心灵的温度与力量。
(文/DeepSeek)
作品欣赏
刘小丫
70X 60cm
2023
手艺人
80 X 80cm
2021
表演系的梅朵
70X 50cm
2021
摔跤手
90X 70cm
2019
郊区老人
70X 60cm
2022
艺术家简介
殷雄,1963年生于福建,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同年入上海油画雕塑院工作。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油画雕塑院,一级美术师。
代表作品有:《风云儿女——纪念左翼艺术家》《青花》《西安事变》《上海方舟》等,分别收藏于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