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笔墨绘边疆,丹青铸同心——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新疆段)活动侧记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7-31 16:35:41

2025年7月13日至21日,美术里的新时代——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活动(新疆段)采风团一行近30人,深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采风团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带队,中国画家康书增、何加林、窦金庸、王利军、李文绚、赵胜利、秦建新、于文江、何占福、万里明、尹沧海、巫卫东、王跃奎、刘海勇、苏涛、杨锋、李夏夏,油画家邵亚川、孙洪利、宋克、陈功军、仝紫云,水彩画家周刚、赵龙组成,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综合处处长简斌等有关人员随同参加。

采风活动在克州第十一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之际启程,美术家们经过九天跋涉,走进祖国西陲的边防哨所、帕米尔高原的冰川湖泊、南疆灿烂的民族村落与历史遗迹开展采风写生。他们以画笔为媒,在行走中感受,在写生中思考,深情记录新时代新疆的壮美画卷与发展脉动。此次新疆段“大采风活动”聚焦“守卫边疆”与“民族团结”两大主题,每一天的行程都成为美术家体悟“美术里的新时代”的生动注脚。

界碑无言画笔有声:致敬万里边关的忠诚守护

在布茹玛汗·毛勒朵荣誉室感受新时代民族团结与爱国守边精神

作为“边防大州”,克州拥有1133.7千米边境线、喀什地区拥有896公里边境线,漫长的边境线上镌刻着“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誓言,是采风团此行的精神坐标。

王平在采风团启动之时便点明了此行的意义:“‘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是克州最深沉的精神基因,在这里,涌现出布茹玛汗·毛勒朵、‘白衣圣人’吴登云、‘人民卫士’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等先进模范人物。同时,克州有中国西极、万山克州之称,拥有白沙湖、冰川公园、红山峡谷与非遗文化玛纳斯、驯鹰习俗、叼羊等众多自然奇观和人文名胜。新时代的克州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加工制造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喀什历来被世人誉为‘丝路明珠’,在历史上,喀什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堪称新疆历史‘活化石’,喀什风光奇特,拥有叶尔羌河、乔戈里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等自然景观,更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荟萃之地。”他期待美术家们带着真诚与敬意深入新时代的南疆,描绘这片热土,“把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有温度、有力量的作品。”

在吉根乡巴依玛提护边员执勤点写生

亲历边防,美术家们深受震撼。7月15日,在克州吉根乡巴依玛提护边员执勤点,美术家们直面戍边人的坚守。中国美院教授周刚在哨所为护边员画像时激动不已:“画不出他们的那种平凡、坚韧、朴实却高大的形象……他们践行着,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疆。”广州画院专职画家李夏夏目睹不同民族战士共守国门,“冷风,细雨伴随着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她立刻在岗楼里拿出画笔记录下战士的面容,“帕米尔高原的风雪与阳光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丰富的色彩痕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美协名誉主席秦建新将“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事迹”称为“一堂生动的微党课”,认为这是对“美术家们的一次理想信念的精神洗礼”。

在红其拉甫采风

19日,采风团抵达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红其拉甫国门,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龙目睹年轻战士“用青春丈量国境线的身影,成为最震撼人心的画卷”。福建省美协副主席赵胜利在红其拉甫看着戍边战士和高扬的国旗,“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深感这不仅是“地理的跨越”,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美协主席万里明则期待用画笔“捕捉雪山下的生活气息,把边疆人民的精神风貌融入山水画中”,这份期待在采风团美术家们笔下壮丽的边塞风光写生中得以实践。

石榴籽情一家亲缘:描绘民族团结的生动画卷

行走南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团结景象,是美术家笔下最温暖的底色。和谐共居、文化交融的日常,成为生动的创作源泉。

在阿图什市采风

在喀什古城采风

各民族载歌载舞的欢庆画面,让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文绚感受到南疆民族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与现代化、内地化相融合而又保留了民族习俗的繁华和多样性的生活景象”,为创作提供了新视角。新疆画院专职画家苏涛感慨于所见所闻:“在这里各民族是兄弟姐妹是一家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标语,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化作了共饮一壶茶、共跳一支舞的日常。”

在阿图什无花果小镇写生

14日,在阿图什无花果小镇的采风写生时,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于文江感受到柯尔克孜村民“都很松弛、很快乐地在这方土地上生活”,这种幸福感染着美术家。辽宁省美协副主席孙洪利一路目睹柯尔克孜、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和谐共处、团结奋进的生动场景”,认为“民族团结是新疆最美的风景”。

在奥依塔克红山谷(上)和克州冰川公园(下)写生

16日—17日,采风团来到奥依塔克红山谷和克州冰川公园写生创作。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副所长王跃奎在与当地民族美术家并肩写生时,顿悟:“民族融合从不是概念,是画纸上你添的那抹红、我补的那笔绿,是我们共绘的山河里,彼此都认出了家园的模样。”20日,在喀什古城的街巷间,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邵亚川描绘了各族老人、孩子随音乐起舞,“舞蹈节奏富有感染力”的祥和画面。

沃土育新艺路前行:扎根人民激发创作新声

克州壮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新时代的发展气象,为美术家提供了丰沛的创作灵感和思考。素有“丝路明珠”之称的喀什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南疆绚丽外表赋予丰富的内涵。此行走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成为艺术突破的关键。

参观克州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

克州博物馆的历史陈列、克州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为美术家们理解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提供了历史纵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陈功军深刻认识到“美术家的责任和使命,从生活中来,到人民中去”。宁夏美协主席何占福认为此次活动“为美术家们提供了深入生活的机会……让我们走出画室,亲身感受时代的脉搏”。中国美院科研创作处处长刘海勇表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创作根本,“相信南疆之行会再启感动你我的创造之路”。面对克州“万山之州”的雄伟地貌,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何加林惊叹:“原先的笔墨语言在如此雄伟的大山面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经过几天的写生,我的笔墨语言有了新的突破。”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王利军被边塞风光强烈震撼:“一览无余美不胜收的边塞风光不仅唤起美术家的灵感,也催生出强烈的创作冲动!”,民革中央画院理事窦金庸思考着“笔墨当随时代”,如何“激活传统笔墨语言来表现当代生命力”。

在塔县写生

在石头城采风

18日,采风团来到塔县。在石头城遗址前,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画家仝紫云感慨采风需深入人文历史:“对深厚的人文及历史的了解非常重要。《玛纳斯》史诗……让我们对当地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康书增作为新疆画家,此行终于圆梦收集柯尔克孜族生活素材,“为拓展我今后的少数民族人物画创作创造了难得的条件”。兰州画院院长巫卫东通过深入塔什库尔干,“真正体会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概念变成掌心的温度”。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杨锋为布茹玛汗大妈、“党徽大叔”阿布都加帕尔·猛德等无数平凡而伟大的故事深深触动,决心在教学中“讲述好、创作好、表现好新时代美丽多彩的时代画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宋克将九天采风视为“深入大地、触摸民心的艺术朝圣”,领悟到“只有扎根人民,才能创作出有温度、有力量的作品”。南开大学艺术与美学研究院副院长尹沧海则对采风途中接触到的感人事迹和壮美山川“感受颇多”。

14日上午,美术家宋克以《主题性绘画创作的形式表达与作品赏析》为题,进行美育大讲堂授课,现场气氛热烈,听众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从画室到南疆,从帕米尔到丹青画卷,这可以说是一场精神的远征。本次大采风活动,从玛纳斯史诗唱响的舞台到海拔5100米红其拉甫的界碑,从阿图什甜蜜的无花果树下到喀什古城沸腾的街市,美术家们用脚步丈量热土,用心灵感受忠诚与团结,用画笔探索创新。这趟深入南疆的旅程,不仅收获丰富的创作素材,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与基因的传承。采风团将把“中国石”般的坚守与“石榴籽”般的情谊,边疆的界碑与民族的情谊凝练于笔端,转化为“有温度、有力量的作品”,向世界讲述可信、可爱、可敬的新疆故事和中国故事,共同谱写成新时代美术创作中不朽的篇章。

中国画家康书增、何加林、窦金庸、王利军、李文绚、赵胜利、秦建新、于文江

何占福、万里明、尹沧海、巫卫东、王跃奎、刘海勇、苏涛、杨锋

李夏夏,油画家邵亚川、孙洪利、宋克、陈功军、仝紫云,水彩画家周刚、赵龙写生

(来源:中国美术家协会)

  责任编辑:尹子怡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