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潘义奎的油画创作,是一场用色彩与笔触进行的静默叙事。他的画布从不追求瞬间的视觉冲击,而是像陈年的佳酿,在时光的沉淀中愈发醇厚。无论是描摹天地万象的风景,还是勾勒世间情态的人物,都有一种独特的叙事节奏,仿佛用画笔在画布上编织着一张细密的网,将那些散落在生活角落里的细微感触一一捕捉,最终凝结成一种能触动心灵的艺术力量。这种力量不事张扬,却能在观者心中久久回荡,让人在品味画作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与生活最本真的连接。
《绿城》布面油画 60×50cm 2011
在风景油画的创作中,潘义奎展现出了对自然本质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诠释。他的画布不是被动接受自然映像的平面,而是主动重构视觉经验的场域。那些看似随意的笔触实则经过精心设计,色块的堆叠与并置产生微妙的节奏变化,使静止的画面暗含流动的气韵。他擅于捕捉自然中稍纵即逝的瞬间,却不着眼于表象的真实,而是通过色彩的冷暖对比、笔触的轻重缓急,构建出具有强烈主观感受的风景意象。这种处理方式使他的风景画超越地理意义上的特定场景,成为了心灵景观的外化。
《春日》布面油画 30×40cm 2016
潘义奎对色彩的处理尤其值得称道。他并不追求色彩的华丽炫目,而是通过克制而精准的色彩选择,营造出丰富而统一的色调关系。在看似有限的色域内,他能发掘出无限的变化可能,使画面产生深邃的空间感和浑厚的质感。这种色彩运用既体现了对油画传统的深刻理解,又融入了个人化的感受与表达,形成了独特的视觉韵律。他笔下的风景往往呈现出一种静谧而永恒的气质,不是对自然现象的简单记录,而是经过心灵过滤后的诗意呈现。这种诗意不是浮于表面的抒情,而是深植于绘画语言本体的内在节奏,是形与色、笔与刀在画布上碰撞产生的和谐共鸣。
《森林中的小河》布面油画 55x60cm 2013
转向人物油画,潘义奎展现出另一种维度的艺术敏感。他笔下的人物既具有鲜明的个体特征,又承载着某种普遍性的精神表达。这种平衡来自于他对人物神态、内在的精准把握,以及对画面结构的精心经营。他的人物从不流于肤浅的外貌再现,而是通过细腻的表情刻画和富有张力的构图,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这种揭示不是直白的表露,而是含蓄的暗示,留给观者充分的想象空间。他的人物画因此具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深度,既具体可感又意味深长。
《时代楷模郭万刚》布面油画60×50㎝2019
潘义奎人物油画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能够将西方油画的人物塑造传统与东方艺术对“神韵”的追求有机融合。他不过分依赖明暗对比来构建体积感,而是通过微妙的色彩过渡和果断的造型处理,使人物既具有坚实的立体感,又保持着绘画的平面装饰意味。这种处理方式使他的作品避免了过度写实可能带来的僵化感,而保留了绘画作为艺术表达的自主性。他的人物姿态往往自然而生动,没有丝毫做作之感,却能通过肢体语言的精心设计,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
《新疆姑娘》布面油画 80×60cm 2018
在绘画语言的运用上,潘义奎的人物油画同样显示出高度的自觉性。他善于根据不同人物的特质调整笔触的节奏与力度,使绘画语言本身成为情感表达的载体。时而粗犷有力,时而细腻婉约的笔法变化,与人物性格形成微妙的呼应关系。他对人物服饰、背景的处理同样考究,既不过分简化以致空洞,也不过分繁琐以致喧宾夺主,始终保持着画面整体的和谐统一。这种对画面各元素关系的精准把控,体现了他作为画家的高超专业素养和艺术判断力。
《塔吉克汉子》纸板油画50×40㎝2022
纵观潘义奎的油画创作,无论是风景还是人物,都贯穿着一种对绘画本质的持续探索——如何在二维平面上呈现三维的实体,又如何在这实体中注入第四维度的精神内涵。正是这种探索,使得潘义奎的油画既具有古典的厚重感,又充满现代的鲜活气息,最终形成了一种极具辨识度的艺术风格。
(文/DeepSeek)
作品欣赏
《冬日》布面油画30×40㎝2016
《秋日》布面油画30×40㎝2016
《诺夫哥罗德的村镇》布面油画 50×60cm 2011
《夏日》布面油画30×40㎝2016
《普斯科夫的郊外》布面油画 50cm×60cm 2013
《俄罗斯乡村》布面油画50×60㎝2014
《内鬼洞》布面油画 60x90cm 2025
《圣彼得堡郊外》50×60cm布面油画2012
《洛夫哥罗德的郊外》布面油画 55×60cm 2011
《诺夫哥罗德的教堂》布面油画100×120cm2011
《苏斯达里》布面油画 150 x300cm 2012
《教堂前的白桦树》布面油画 50×60cm 2011
《苏斯达里2》布面油画 150 x300cm 2012
《裕固族老人》布面油画80×60㎝2018
《塔吉克姑娘》布面油画50×40㎝2022
《裕固族姑娘》布面油画80㎝×60㎝2018
《葡萄园的小女孩》布面油画100×80㎝2012
《别墅小憩》布面油画 140×100cm 2012
《女大学生》布面油画 60×50cm 2018
《杨芬》布面油画 100×80cm 2015
《罗珍的假日》布面油画 80cm×60cm 2011
《旅俄芭蕾舞女教师》布面油画67×47㎝2011
《尼娜的夜晚》布面油画118×90㎝2011
《奔腾的骏马》布面油画120×160cm2023
画家简介
潘义奎,男,汉族,1977年5月生,研究生学历,美学博士,一级美术师、教授,民革中央委员。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北京大学-中国美术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三届民族美术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第一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俄罗斯国家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
历任甘肃画院副院长、兰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甘肃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曾兼任民革甘肃省副主委,甘肃省美协第四届、第五届副主席,俄罗斯华人艺术家协会主席。
荣获俄罗斯尼古拉·列里赫国际奖章、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金质奖章、乌克兰总统勋章等。曾获评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先后在俄罗斯列宾美院、俄罗斯当代艺术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个人画展。代表作有《敢把沙漠变绿洲》《十三堎水库工作的一天》《欢腾的草原》《快乐的日子》《和平万年》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关中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收藏,入选第十二、十三届全国美展。出版《西方油画——俄罗斯系列藏画精品解读》《艺术与生命——瓦列里·列德涅夫油画作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