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DeepSeek谈艺】马子恺·书法篆刻 | 融古今笔墨神韵,拓篆印当代新境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8-18 15:24:11

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传统诗书画印的当代生命力,在于对文脉的坚守与对审美的突破。马子恺的书法与篆刻创作便在传承与创新的辩证中,构建起兼具学术厚度与艺术张力的独特体系。其作品以深厚的古文字研究为根基,以开放的艺术视野为羽翼,让古老的书法与篆刻既葆有金石的苍茫古韵、笔墨的典雅意趣,又焕发当代的鲜活生机,成为当代书印领域将“技”“艺”“道”三者融贯的典型代表。

《大梦》篆刻

4x4cm 2017年

马子恺的书印艺术首先深植于传统文脉的沃土。创作者自幼受庭训读经研艺,及长深耕甲骨、金文、秦汉文字与古玺、陶文研究,秉持“书不读三代以下,字不写三代以下”的治学理念,将先秦大篆的诡奇、秦篆的端庄、汉隶的率性纳入创作体系。书法上,篆、隶、草诸体皆能,尤重古篆与古隶的传承:古篆创作以齐系、鲁系文字为主脉,兼融两周金文、石鼓文、楚帛文意趣,力求还原古文字本真意涵;古隶则取法汉隶的雄浑率意,又注入楚简的奇诡奔放,线条厚重中见灵动;草书创作亦得晋唐风骨,飘逸灵动间不失笔墨老辣。篆刻则以古玺为基,承袭前辈对古玺文的学术梳理,将多元古文字形态熔于一炉,每方印面、每幅书作皆承载汉字演化的历史记忆。这种对传统的敬畏与深耕,使其书印摆脱表面化仿古,真正触及传统艺术的精神内核,正如书画家许麟庐所评,其“印迹熔甲骨、秦汉文字于一炉,创出个人风格,又不失篆书法度”,书法亦如是,取意高古却不泥古。

《茗杯之乐》古隶

水墨纸本 38x34cm 2025年

在坚守传统的同时,马子恺的书印艺术更展现出鲜明的创新意识。书法创作中,打破传统篆书结字整饬端庄的程式,古篆追求“中宫收敛、四面辐射”,以斜式赋予单字灵动潇洒之态;笔法上中锋立骨、侧锋辅韵,中锋保线条圆浑遒劲,侧锋添率性自然,破解篆书拘谨;章法四面取势,欹而能正,雄放中含韵致。古隶与草书亦求变求新,古隶在雄浑中融入现代审美节奏,草书则以狂肆大书配小字行草释文,钤印增彩,小品亦具观赏性。篆刻上,深谙“矛盾的魅力”,在正斜、方圆、动静、疏密间寻平衡,印面有“折钗股”“锥画沙”的金石苍茫,又含笔墨流畅意趣;更突破性地将篆刻与书法、绘画关联,古篆艺术中融入色彩意识与现代视觉理念,使书印从独立艺术形式,延伸为承载多元文化元素的视觉符号,恰如美术理论家陈传席所言,是“以古人的创造精神造就传统艺术新图式”。

《春回大地》篆刻

3x3cm 2024年

马子恺的书印艺术更以“器”载“道”,蕴含深厚文化内涵。作品从不满足于技艺展示,而是将传统文化哲思与人文温度融入其中:书法常以经典为内容,借古文字传递先贤智慧;篆刻则以吉祥意涵传递向善情怀,更有呼应传统美德、凝聚社会力量的创作实践。无论是古篆的高古、古隶的雄浑,还是草书的飘逸、篆刻的苍茫,皆超越纯粹审美,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代、个体与社会的文化纽带。这种创作观使其书印既保“刻骨”“落笔”的技艺精度,更具“铭心”的精神深度,实现艺品与精神内涵的同步升华。

《日进无疆·辉光日新》古篆

彩墨纸本 68x68cm 2014年

马子恺的书印艺术凭借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对创新的大胆探索,已在当代艺术领域树立鲜明风格。其以悟性与勤奋打通传统与现代的壁垒,让古老书印艺术在当代焕发出蓬勃生机。这种既深植文脉根基,又始终面向未来的创作实践,不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更以开阔的国际视野推动这门传统艺术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持续彰显中国传统艺术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与文化力量。

(文/DeepSeek)

作品欣赏

《天心月圆》篆刻

5cmx5cm 2015年

《空明无尘》草书

水墨纸本 68x33cm 2025年

《乐舞千秋》古篆题拓

水墨纸本 68x34cm 2018年

《美意延年》古篆

彩墨纸本 68x34cm 2016年

《西泠印社创社四君子别号》古篆

水墨纸本 68x68cm 2016年

《甲骨文六十四卦名古篆》

彩墨纸本 68x98cm 2012年

艺术家简介

“马子恺——中轴线与甲骨文”主题画展将于3月29日在杭州开展

  马子恺,当代国学艺术名家,别署燕公、号穆斋。现为一级美术师、研究生导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国学艺术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书法学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金石书院院长、中国收藏家协会印章收藏与专业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数字美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林产沉香会副会长兼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古篆艺术论坛总策划、国际中文文创产业论坛首席专家、博鳌智库文创委员会主席、香港卫视总台书画院顾问等职,还受聘担任“济南旅游推广大使”、济南市政协委员、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漱玉印社社长、山东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等职。

  其艺术创作涉猎广泛,尤其擅长书画篆刻、诗词文章、雕塑设计等。出版有《古篆论语》、《周易锦言》、《玺印精华》、《马子恺艺术作品集》等十几种专著。曾在伦敦、巴黎、纽约、米兰、多伦多等地成功举办三十余次个展,在北京、上海、杭州、济南、昆明等地创办有“马子恺艺术馆”,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奖项,被众多知名机构和当代名流收藏展出。其代表作彩墨古篆系列作品融合了书法、绘画等众多中国文化元素,以古人的创造精神造就出传统艺术新图式,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用现代艺术语言来表现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具有时代性、国际性和创新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


  责任编辑:尹子怡、周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