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画家方土聊天是有趣的,是富有思想感染力的。方土的艺术生涯是一部南北交融的传奇。这些年,方土时而京城,时而南粤;时而国家画院教学,时而各地游历,时而置身广东潜心创作……在身份流转间,追索着他对人生与艺术更高层次、更深入的思考;在人生际遇中,唯一不变的是他对水墨大写意艺术执着的探索。
图/方土作品《暗香浮动》
方土成长于岭南,在56岁时才调任到国家画院,在北京生活了六年,现在又常居广州。他擅长大写意水墨画,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涉猎,笔墨功夫颇受业界认可。他思想活跃、善于哲辩也善于表达,讲话善作比喻,善用恢谐的语言调动别人的兴趣。他性情比较率真自负,因在许多场合中敢于讲真话而引人注目。
图/方土作品《大地恩情》
方土说当年调北京时曾有人提醒他,在这个行当,北京的水很深,他说其实广东的水也深,水深才能养大鱼。而对于他,知道了水有多深就没有好奇心了。艺术家要敢于脱离小圈子,要敢于脱离熟人社会的舒适圈。真正的艺术家是很“个体”的状态,这种状态更能调动自身的潜能,文化是针对杰出个体而言的。所以他认为做人要敢于挑战,要不满足于现状,他去北京就是为了接受新的挑战。他说“水深”也好,“挑战”也好,深入是为了“浅出”,厚积是为了“薄发”,艺术最终体现的就是那举重若轻的“浅”与“薄”的感觉。
图/方土作品《一九三五·夹金山》
方土说中国画创作重在解放笔墨,年轻时要勇敢试错,中年时要把握试错,老年后要包容试错;可以说是从“知法守法”到“以身试法”再到“逍遥法外”;他说男人爱吹牛,女人爱撒谎,吹牛就像企业家去融资货款,不豪言壮语就是没盘算好如何付出。他说文人应该把话说尽,艺术家应该把事做绝,笔捅破了也出不了人命。他庆幸自己成长于用人注重能办成事的年代,而不是按部就班的年代。所以那些年他做成了许多事,也培养了许多人,包括培育系列青年艺术家的“青苗”计划,包括为广州画院引进了许多特殊人才,包括让广州画院众多画家历年来参加各种大展各种重要创作,获取了硕果累累的各种大奖与荣誉,个人与单位的学术地位不断提高。
图/方土作品《岁寒三友·雪竹》
方土至今在国家画院已带了5年的高研班,有50名学生。这些学生都很尊重他,在社会上也多有成就。方土说他原来是不喜欢带学生的,因为看画本来是一种享受,但看学生的画则是一种辛苦与难受,只是带了学生就得看,看了还得改、还得教;有时还要违心的地表扬一下学生,表扬是为了鼓励也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表扬也不是假话,其实是说该学生现在的画比以前好了,是按学生层次的普遍水平和业余水平来评价的,是基于不同层次不同场面所说的话。
图/方土作品《岁寒三友·雪梅》
他说带学生还有很讨厌的一点,就是那些才华卓越的,有成就了未必告诉别人是你的学生;但没画好和水平不够的,却经常到处告诉别人师承你的出处,弄得人家还误以为你的水平不外如此。
图/方土作品《淇傲》
此外,真正的艺术家最不喜欢重复,但带学生还不得不“重复”。往往从一年级带到四年级,终于学生的水平有所提高了,也毕业了。又不得不归零从头来过,又要从另一批一年级的学生再带到四年级……不断重复,颇为折磨。
图/方土作品《荷弄》
图/方土作品《月光》
方土的创作以“大写意”为主,他说许多人都认为“工笔画”功夫多,很辛苦,所以一辈子也留不下多少画。其实写意画家才一辈子留不了多少画,别看逸笔草草,寥寥几笔,写意画家画面笔墨愈少,那几笔就愈考验水平。许多画家随着自身眼界的不断提高,会愈来愈不相信以前的画是自己的。所谓“废纸三千”,自己都不知撕毁了多少自己不满意的画,所以能留着下来的画并不多。可以说大写意画家前面的许多创作都是在“助跑”,是为了成熟后那惊鸿一瞥的几笔。大写意画家有时也画“小写意”,但画“小写意”许多时候是讨个“彩头”,应酬时讨人高兴一下而已;真正的写意画是很个体的,是为自己而画的,未必肯送人。
图/方土作品《老农》
方土说自己年轻时也曾不懂窍妙,心高气傲;特别是看到老一辈艺术名家的应酬之作,心里还会偷偷发骂,骂这样的作品也叫“名家”?自己画得比他们还好呢……但随着自身社会阅历的增长,有时应酬多了草率之作在所难免,于是才理解前辈的不易;而且也发现了这些名家其实是有底线的,因为不管应酬与否,起码能看出是名家之手笔,是有底蕴的,即使应酬之作也是有底线的。所以看名家的画,更应该看他为自己画的画,看他不舍得卖、不舍得送人的画。
图/方土作品《老师傅》
图/方土作品《老师傅·之二》
方土说有时眼睛是靠不住的,思想才更重要。他说历史是习惯仰望的,活在当下看当下的人多是平视的,而人们的目光却总是习惯于盯着古人尊崇古人,平视多挑剔,仰视看高点,往往有距离才产生美感。所以他觉得他的画要等人仰望的话,可能是等下一辈或者下下辈了。这份对时间尺度的敬畏,让他的笔墨在自信中葆有谦卑,在锐意创新时心怀历史纵深。
图/方土作品《吴哥的微笑》
正是这样的方土,他以岭南之灵秀为根,汲北方之雄浑为养,在破圈与自省中构筑起独属的笔墨江湖。他的画作、他的言论、他的教学,皆贯穿着对艺术本真的求索——那是在“水深”处养出的“大鱼”,是在“三千废纸”里淬炼的惊鸿一瞥,更是交付时间审判的赤诚之心。
(文/赵利平,来源:利平收藏)
画家简介
方土,1963年生,广东省惠来县人,198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从影6年,1992年入职广州画院,历任专职画家、副院长、院长。2019年调入中国国家画院,历任人物画所副所长、美术馆馆长。
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国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广东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广州画院名誉院长,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总召集人,一级美术师。
2017年荣获“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擅长大写意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及实验水墨。主要作品入选8、9、10、12、13届全国美展并获优秀作品奖,多次参加各类学术邀请展并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机构收藏。举办个人画展10余次,出版个人专集20余册,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人物故事”“美术里的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