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在人们的心灵当中如果还应起重要作用的话,必须有一批艺术家,以他们的心灵和努力,重新使绘画回到表达人类的精神感情和心灵活动的这样一个过程之中。
山水作品1-136cm×68cm纸本设色
在近年的艺术追求中,我摒弃了绘画的流行化因素,强调了绘画的平面感和某种绘画的本质特征,我寻求绘画的永恒性以及内心的升华感,并且使绘画努力具有更强的精神力量。我所创作的部分国画作品,把它们作为对现实价值失落现象的一种回应。我在这些作品中寻找绘画的持久存在与人性的精神,选择并实践一种持久精练的绘画语言方式。或许当我们的肉身被沉重物质的欲望裹挟着渐行渐远之时,是时侯停下脚步,等一等滞后的灵魂了。
山水作品2-136cm×68cm纸本设色
艺术是不分时代、国界的,是某种超越了个人,象征和代表着人类共同情感和精神样式的东西,因而睿智的心灵总会跨越时空的藩篱而汇聚。我在最简约的严格的视觉形式中重新寻求绘画与精神,我的艺术并不是为第一眼的观赏而准备的,我注定是孤独的。
山水作品3-136cm×68cm纸本设色
重温那些饱蘸艺术家深刻思辨的优秀之作,或许有助于我们走出精神的萎靡和困顿。在绘画中,不断解放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建立新的审美价值取向。但有着恒定不变的内在一致性,那就是在感性上表达自我,在理性上追问本质,对绘画有着科学般的追求真理的态度,在追问事物本质中也追问着人和这世界的本质。
山水作品4-136cm×68cm纸本设色
艺术创作的动因由客体的再现摹写发展为主体意志的表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倾轧与桎梏的敏锐认识,对人类生存的异化状况的批判性考察的不遗余力,彰显着画家对身处时代及其生命体验的深刻体悟。正如美国学者威廉·巴雷特在《非理性的人》一书中所精辟指出的:“一个时代通过其宗教及其社会形态揭示自己。但是,可能对时代揭示得最深刻或至少是最清晰的却是这个时代的艺术。”
(文/刘奇伟)
山水作品5-136cm×68cm纸本设色
刘奇伟和他的画
和王迎春到西安参加长安画派研究院成立仪式,才知道刘奇伟已离开了陕西美术博物馆到省美协工作,这次他又被推选为长安画派研究院的副院长,这对他来说是件好事,作为画家,时间对我们来说十分珍贵,我和刘奇伟以前都是做美术馆的,繁重的事务占用了我们大量的研究创作时间,现在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热爱的绘画事业当中去了。
鸿运当头97cm×90cm纸本设色
我对这个年轻人十分关心,一方面我们是同行,他在陕西美术馆任副馆长,主持业务工作。另一方面我们都是周正先生的学生,60年代我和王迎春曾在西安美院向周正先生学习西画,刘奇伟是周正先生退休前带的最后一届毕业生。各种原因使我们接触较多,性情相投。不同的是刘奇伟关心的不是大题材,大构思。他善于从一件事,一段情,一座山,一片林中发现和揭示事物的本质。这一点从他的绘画中就可看出来。说道绘画其实我们交流的并不多,无论是一起开会还是一起出国我们谈到的更多的是美术馆的工作。
花鸟四屏1-136cm×68cm×4纸本设色
对他绘画的了解,是他参加画展上的一些作品,从画中可以看出他对待绘画的态度是思考的,是认真的,他善于从平凡普通的事物中探寻美、表现美。通过塑造形象,以其相应的形式传达美的效果。他受过良好的造型训练,他的绘画技法在一定范围内受西方绘画的影响,但是更多的还是民族的东西,可以说骨子里是中国的。他的很多画里充满了陕西传统民间绘画的元素,这一点得益于他多年深入乡村对民间文化吸收和研究。这些相传久远的元素和符号,使刘奇伟的画里充满了灵性和神秘。
花鸟四屏2-136cm×68cm×4纸本设色
如果说我曾尝试着将齐白石的大写意的中锋用笔,运用到我的人物画上,结合西方立体派的结构,找出一条创作新路。那么刘奇伟对民间传统元素的吸纳和他学过的西画表现的结合就是一种新的技法。这也是我认为他不同于其他人和他独特的地方,是他成功的地方。03年由中国美术馆选送了一批作品参加日本举办的两年一届的国际展览,刘奇伟的一幅水墨画是中国入选的六幅作品之一,并获得了优胜奖,后来他的新作又入选了十一届全国美展,这说明他的探索和尝试是被广泛认可的。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在绘画的道路上刘奇伟还年轻,后面的路还很长,我期待着他有更大的发展。
(文/杨力舟,中国美协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老城旧事200cm×240cm纸本设色
舞会160cm×160cm纸本设色
双度国庆240cm×160cm纸本设色
陕南石泉枣街140cm×180cm纸本设色
青木川140cm×180cm纸本设色
回乡200cm×100cm纸本设色
相遇200cm×100cm纸本设色
谷雨136cm×68cm纸本设色
秦岭飞雨136cm×68cm纸本设色
惊见南山136cm×68cm纸本设色
印象人家136cm×68cm纸本设色
终南飞舞136cm×68cm纸本设色
(来源:花鸟画苑)
画家简介
刘奇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历任陕西省群众艺术馆美术部创作辅导干部,陕西省文化厅美术专干,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副馆长,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师,陕西油画学会秘书长,陕西中美油画院副院长,黄土画派研究院画家,陕西长安画派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美协艺委会副会长。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陕西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