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地市 财经 金融 房产 汽车 书画 艺术 教育 旅游 健康 文体

【DeepSeek谈艺】张万凌·油画 | 饱含深情的笔触间激荡着一股昂奋的生命力

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08-20 17:41:37

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在当代中国油画的精神谱系中,张万凌的创作以其执着的在地性和深沉的生命关怀,构筑了一道独特而厚重的艺术风景。他的画笔始终锚定在陇东那片苍茫的黄土塬上,使其作品超越了单纯的地域风情描绘,升华为对生命存在本质的深刻叩问。这片土地于他而言,并非仅是取材的故土,更是一个凝缩了生命与自然、坚韧与荒芜等多重辩证关系的宏大剧场。他的全部艺术实践,仿佛一场与黄土地的漫长对话,既是在用油彩为其塑形,也是在用灵魂聆听其回响。他笔下的风景与人物,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其间交织着冷峻的观察与炽热的情感,既直面生存的艰辛,又礼赞生命的顽强与庄严。

《冬日暖阳》173cmx93cm

张万凌的黄土塬风景油画,首先给予观者的是一种强烈的物质感与压迫性的体量感。他并未将风景理想化或田园牧歌化,而是冷静虔诚地去剖析和呈现这片土地的原始肌理与内在结构。画面中,那“绵延不绝直压天际的黄土塬”并非沉默的背景,而是具有某种自主意志的、强大的存在主体,它通过浓重、饱和乃至具有侵蚀性的黄色调,传达出了一种原始的自然力。

《阳山冬暖》150cmx150cm

张万凌笔下的风景中蕴含着一种精妙的辩证法则。在这片看似拒绝生命的广袤荒芜之中,艺术家以极其敏锐的眼光和饱含深情的笔触,去寻找、点亮并颂扬那些微小却顽强的生命迹象。他有意无意地将画面的“高光区”赋予了黄土塬上的象征物,使它们在沉郁的整体调性中脱颖而出。这种光影的营构,已非纯技术性的写实,更是一种精神的投射与情感的赋格。它揭示了艺术家的内在视角:他看到的不仅是自然的物理形态,更是生命与严酷环境间永不停息的对话、抗争与共生。每一笔塑造的不仅是地貌,更是一种“昂奋的生命力”。

《塬边大风景》 150cmx 60cm

如果说张万凌的风景油画是宏阔的剧场,那么他的人物油画则是聚焦于这剧场中每一位具体演员的深度特写。他笔下的人物,绝大多数是黄土塬上普通的父老乡亲,他们是那片风景的逻辑延伸与精神注脚,是与土地融为一体的生命化身。这些形象都呈现出一种同自然环境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生存现状和精神状态,他们的脸上镌刻着风霜雨雪的痕迹,他们的姿态中沉淀着生活的重负与韧性。

《收土豆的人》100cmx90cm

张万凌的人物塑造,避开了肤浅的悲情主义或虚假的浪漫主义。他摒弃了宏大叙事,转而深耕于个体生命的深邃内核。他善于捕捉人物瞬间的神情与状态,但其目的远不止于记录一个表情,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人物性格的塑造上。他笔下的人物,状态往往是复杂的混合体:有劳作后的疲惫,也有片刻的安闲;有历经沧桑后的沉默,也有一种源自土地本身的达观、豁达。他扎根于写实的传统,凭借精湛的造型与色彩功力,最终抵达的是对生命哲思的表达。

《男人在外》100cmx90cm

张万凌的油画艺术,以其对黄土地母题的持续深耕,构建了一个完整而自足的精神世界。他笔下的风景与人物,实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风景因人物的存在而获得了精神的指向,人物因风景的烘托而彰显了生命的力度。他以浓重的油彩和深刻的情感,反复书写着对这片土地的复杂情愫——既敬畏其严酷,又深爱其博大;既慨叹生存之艰,又礼赞生命之伟。张万凌的艺术成就,在于他成功地将个人记忆与地域经验,淬炼为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表达和哲学思考,使观者在那一片看似荒凉的土地上,看到了生命最原始、最真实也最动人的力量。

(文/DeepSeek)

作品欣赏

《对面山的圪梁梁上住得是谁的家?》180cmx145cm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寒冬暖阳》180cmx148cm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唐塔晴雪》80cmx65cm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秋实》120cmx120cm

27c76c8c03b83d28501df1dcddb0340.png

《雪沃古宁州》80cmx60cm

画家简介

向家乡捐赠70余幅油画作品——张万凌美术馆昨日在庆阳市宁县落成开馆

张万凌,油画家,1954年出生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艺术系油画专业,一级美术师,曾任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第七届中国美协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

参展获奖收藏

1987年,油画《山里人的吉日》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展,并获甘肃省油画展一等奖。

1990年,油画《染上时代色彩的山谷》入选全国体育美展,并在《美术》杂志上刊登。

1996年,水彩画《青苹果》入选第三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1997年,油画《贺兰山春雪》、《祖先留给的思考》、《暖冬》三幅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新人新作美展”。

1997年,油画《雪域盛会》入选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荣获省体育美展一等奖。

1998年,油画《祁连高秋》入选“时代风采——全国写生画展”。

1999年,油画《贺兰山春雪》入选“当代中国青年美展”,获二等奖励。

1999年,油画《有朋自远方来——孙中山与葡萄牙友人费南迪在澳门》入选由中央文化部主办的“中国艺术大展”荣获大展铜奖,此作品並由澳门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3年,油画《无粮的土地》入选“第三届全国油画展”、“第三届中国油画精品展”。

2006年,油画《巴伐利亚农庄》入选“风景•风情——全国小幅油画作品展”。

2007年,油画《朋友》入选“时代精神——全国人物肖像油画展”,并获展览最高奖级优秀作品奖。

2008年,《细腰老农》入选全国美协驻会干部美展。

2010年,油画《大地鎏金》入选“吾土吾民——传承西北油画邀请展”。

2011年,油画《阳光记忆一》入选“庆祝建党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1998年,荣获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敦煌文艺奖”。

2003年,荣获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

2006年,多幅作品参加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中日友好美术交流展”。

多次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组织的送文化下基层活动,先后赴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广州部队以及红色革命圣地深入生活。

2009年,荣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积极贡献奖。

2015年,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举办的“中国60位著名画家深入‘新丝绸之路’沿途写生创作”活动,有5幅描绘河西走廊的作品选入在浙江义乌举办的“义新欧·丝路行一一全国美术名家主题创作展”。

2019年,参加“大美宁夏·中国百位油画名家画黄河”活动。

油画《麦黄时节》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油画《世界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由义乌博物馆收藏。

油画《佘山远眺》由上海程十发艺术馆收藏。

多幅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及友人收藏。

出版

《张万凌油画集》1、2、3集,《回望高原——张万凌油画写生集》,由天津杨柳青印社出版发行的《当代实力派画家张万凌油画集》,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的《中国艺术名师美院讲堂——张万凌油画集》专著,并参与入选多部中国美术家作品合集。

  责任编辑:薛筱蕙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