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军旅画家群体中,张明川以其对军事山水题材的深耕与探索而独树一帜。他独辟蹊径,将广阔的海洋、天空及其承载的军事力量纳入艺术视野,构建起一个恢弘而崭新的艺术空间。更为关键的是,他成功实现了中国传统笔墨语言在全新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其作品如《大海轰鸣》《世纪构建》《圣域》《列阵》等,不仅伴随着新时期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铿锵步伐应运而生,更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在观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记,常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他的实践,为中国画在当代的拓展与转型提供了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独特样本。
淬火方舱(武汉火神山医院)
136X136cm
2020年
张明川兼具深厚的军旅阅历与扎实的学院素养,这使他得以突破双重桎梏:一方面跳脱古典山水画追求超然物外的“逸品”范式,另一方面又超越了军事题材惯常依赖的写实再现手法。他致力于构建一种融合强烈时代精神与笔墨本体语言的新表达样式。《海的尊严》《大港飞韵》《港的律动》等作品,从多维视角展现了他对海天疆域所蕴含的特殊空间美感的敏锐捕捉和深度思考,以及在水墨表现技法上的精湛掌控。
绿色时空
196X200cm
2007年
在空间语言的重构上,张明川大胆打破传统山水画“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的程式化格局。他创造性地将浩瀚海洋、钢铁战舰等鲜明的军事元素融入山水画的宏大框架。其独特手法在于运用“近景钢甲与远景烟波”的视觉叠印,巧妙地营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军事地理空间”维度。例如,在作品《蔚蓝》《大港烟岚》中,大面积的水墨团块通过冲泼晕染形成磅礴气势,再与军港集成化建筑严谨精密的点线结构形成强烈的节奏冲突;而在《海天流韵》里,积墨法营造的厚重云层与破墨法勾勒的舰体硬朗轮廓形成了质感上的鲜明对冲。这些处理既保留了水墨氤氲流动的传统美学特质,又通过刚劲有力的线条转折,为画面注入了工业文明的磅礴力量。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传统的“留白”意境在他的笔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转化为海天之间充满军事张力的能量场,从而实现了空间叙事从古典“隐逸意境”向现代“国防意象”的跨越式转变。
巨构·流云纪元
196X200cm
2022年
在笔墨语言的淬炼上,数十载军旅生涯塑造了张明川不与人同的艺术感知,并赋予他对传统笔法以独特的军事美学特质。他借鉴“骨法用笔”的精神内核,在勾勒战舰轮廓、塑造航母体量时,线条精准有力,融入了军事测绘般的严谨与力量感。在《永暑岛》等作品中,海洋的深邃厚重与军事工事的冷峻坚实,通过墨色浓淡的丰富层次完美交融,使“墨分五色”的传统规范在军事主题的诠释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这种卓有成效的探索,有力打破了“现代兵器难以融入水墨意境”的固有认知,成功实现了画面抒情性与叙事性的有机互溶。张明川“以笔墨载军魂”的艺术实践雄辩地证明:传统中国画语言并非僵化的程式规范,而是可以通过深刻的题材拓展与形式创新,激活其内在的强大表现张力。他的探索,为当代中国画从追求“笔墨自律”走向关切现实、承载时代的“时代表达”,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方法论路径。
(文/李翔,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副主任。来源:张明川艺术空间)
张明川作品欣赏
海的音符
160X160cm
2021年
砺海苍穹
196X200cm
2014年
蔚蓝
200X290cm
2015年
永暑岛
196X200cm
2019年
大港飞韵(局部)
2012年
大港飞韵(局部)
2012年
海的尊严
189X198cm
2001年
海天流韵
196X200cm
2004年
世纪构建
187X198cm
2001年
列阵
200X290cm
2012年
第一道航迹
196X200cm
2009年
生死时速
200X220cm
2008年
浮动的国土
189X199cm
2008年
峰高图
215X150cm
2019年
心中的海岛
210X150cm
2008年
圣域
200X220cm
2002年
天镜浮空
200X200cm
2018年
圣山祥云
196X200cm
2008年
天地氤氲
215X150cm
2005年
港的律动
180X240cm
2011年
军港流彩
196X200cm
2015年
白月亮
200X300cm
2021年
大港烟岚
145X368cm
2011年
沧海抒怀
230X750cm
2012年
画家简介
张明川,著名军旅画家,1962年出生于山东昌邑,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原海军北海舰队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员,书画频道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山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委员会委员,一级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