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5日,邵大箴先生溘然长逝,令人万分悲痛、无限感伤。
时光飞逝,转眼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周年。每每忆起和先生相处的时光,仍觉音容宛在、清晰如昨。
我和邵大箴先生因画相识,因画相知。先生是美术评论家,美术界德高望重的前辈;我是年轻一代画家,是在美术道路上探索的后学晚辈。正是因为绘画的联系,先生对艺术的真知灼见,为人为艺的品格风范,深深的感染着我们,为我们青年美术家指引行进的方向。
这里有一篇邵先生为我写的文章,标题是“我读徐青峰的两幅画”。他所说的两幅画,一幅是完成于1999年的《天空》,另一幅则是完成于2009年的《血战台儿庄》。让我感动的是,邵先生不仅注意到二者的联系——都承载了“感情、观念和社会意义”;他还指出了二者的不同和发展:“艺术家除了自由创作的价值观,还要有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创作为社会所需要的主题性绘画,是艺术家应尽的责任和应做的奉献。”
邵先生的这段话,既是对我的作品的评价,也是他自己对艺术的看法。他之所以把《天空》和《血战台儿庄》这两幅画联系起来,就是要提出他的看法。因此,这两幅跨越了十年之久的画作,成为验证他的艺术理念的一组例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在跨越十年的绘画探索中所认识到的道理,和邵先生在跨世纪的理论研究和美术评论中所获得的理念,不约而同地契合了。
这不是一般的道理,而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每个人都会经历自由浪漫的青春时代。桀骜不驯,自我表现,曾经是很多青年美术家的天性和诺言。但在这样一个巨变的时代,青年人的个体发展和社会、民族、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这使得青年人只有走出自我、服务社会,才能实现更高的价值,承担历史和时代的使命。
邵先生是一位有良知、有思想、有境界的美术评论家。他的艺术理念是开放的,发展的。我们阅读邵先生的文章,就可以发现,他的艺术理念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文艺政策的发展、中国社会主流文艺观念的发展是息息相通的。我们国家的文艺有活力,有生机,有自我反思和超越的能力,就是由于有邵大箴先生这样的优秀理论家和评论家的缘故。
下面就是邵先生为我写的文章。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在文章中读出他对艺术的真知灼见,也能读出他的质朴、真诚、平易近人。正所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愿以此文纪念邵大箴先生。
(文/徐青峰,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省美协主席、山东艺术学院院长,2025年7月2日)
我读徐青峰的两幅画
徐青峰是一位有执着追求的艺术家,他有悟性,勤奋好学,也善于思考。自从他步入画坛之后,便不安现状地上下求索,专攻油画,旁及水彩、书法、国画,研究各种材料和各种技法,密切关注国内外艺术思潮和动向……更值得提起的是,他作品的题材内容跨度很大,从主题性历史画创作到人物肖像、风景画,到表现人散淡心态与大自然交流的绘画。这种多媒材、涉及各种主题的艺术实践,提高了他综合的艺术实力。他还善于与人感情交流,虚心向师友请教,这也使他得益不浅。如他创作历史画《血战台儿庒》(2007年)时,受到全山石、陈丹青等名家的指点,在绘画材料和技法上,得到在这方面颇有研究的徐芒耀和张元的启发,在处理画面关系上记住俞晓夫对他表达的经验之谈。总之,他是有心人,他一面向前走,一面旁顾四周,注意吸收有用的滋养。在艺术上,对每位实践者来说,都没有捷径,走弯路是必然的,想讨巧只能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徐青峰不怕走弯路,这也是他身上的好品质。
《血战台儿庄》
布面油画
2007-2009年
250×400cm
血战台儿庄——局部
血战台儿庄——局部
血战台儿庄——局部
不论做哪种艺术,有所成就者一要功力,二要修养。画写实风格的油画要有塑造人体、物象的造型能力和运用色彩的本领,这是硬实力;至于要画出有品格的好画来,还要有修养。造型功力是容易显露于外的,品格、修养,是“虚”的,是比较内在的软功夫,不过画面上也一定能透露出创作者修养高低来的。多人物、大场面的历史画《血战台儿庄》,从申报选题到多次观摹草图、到定稿和审查验收,终于通过重重关口,这毫无疑问反映了徐青峰全面的艺术功力与修养,反映出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与缜密、细致的工作作风,这从他事后写的创作心得可以了解其艰辛过程之大概。命题创作,尤其是历史主题,对一般艺术家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痛苦的事,虽然如果命题与自己意愿相吻合,又对这段历史有十分熟悉,那在创作过程中也会有愉悦的感觉。不过无论怎么说,画家天性总爱自选题材,自由发挥,这也符合艺术创作最早产生的缘由和艺术作为存在的最终意义。但是,话也说回来,艺术家除了应有自身创作自由的价值观外,还应该有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创作为社会所需要的包括历史题材内容的主题性绘画,是艺术家应尽的责任和应做的奉献。当然,在这过程中,社会不仅会给予创作者以应有的荣誉,而且也使创作者有检验本身能力和得到全面锻炼的机会。这一点,徐青峰也深有体会。关于《血战台儿庄》一画,顺利通过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工程艺术创作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其艺术水平得到专家们的认可,也有不少论者的评说,这里不再赘述。
《天空》
布面油画
1999年
175×154cm
天空——局部
天空——局部
天空——局部
说说徐青峰的另一幅画《天空》(1999年),这是受到业界和社会关注的油画作品,曾先后获得多种奖励,包括中央美术学院第十届油画研修班毕业作品展优秀奖、第三届全国油画展“中国油画艺术奖”、第十届全国美展作品优秀奖等。这幅作品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赞赏,一是因作者匠心独运的立意、构思,写人与自然的关系,含有人对自身价值和意义的思考。主题不直露,能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二是写人写景有情致,没有说教的成分;三是绘画技巧独特:简练的构图,仰卧在海滩上人体与沙的精妙描写,色调统一、雅致、和谐。这幅画看出徐青峰作为艺术家的另一面,假如说在《血战台儿庄》中他以高昂、炽烈的感情描写英雄悲壮的史绩,而在《天空》中他用散文诗的语言,委婉动人地在向天空、向大自然倾诉他内心的情怀。一切艺术作品都要以情动人,英雄史诗主题的画是如此,吐露个人胸怀的画也是如此。情中含理、含观念,观念寄寓在有情韵的形式语言中,情与理不能相互剥离。当然,不同作品有不同的侧重点,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当作品表达的感情和观念具有普遍社会意义时,便能得到人们的回应。从这个意义上说,《天空》与《血战台儿庄》在表达感情、观念的社会意义上是异曲同工。
(文/邵大箴)
邵大箴先生年表
1934年
12月24日,出生于江苏镇江丹徒高桥大有圩。
1948年秋-1949年春
在安徽芜湖中学学习。
1950-1951年
在镇江丹徒谏壁农校学习。
1951-1953年
在江苏省立镇江师范学校学习。
1953-1954年
在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
1954年
9月-1955年7月,在北京俄语专科学校留苏预备部学习。
1955年
9月-1960年7月,在苏联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艺术学系学习。
1958年
3月,在《新观察》第5期发表《驴子、黑猩猩及其他》,这是发表的第一篇艺术批评文章。
4月,在1958年第4期《美术》上发表《米龙和他的创作》。自1958至1964年继续在《美术》《新观察》《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发表评述外国美术的文章若干篇。
1960年
9月,开始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任教。
1961年
参加《欧洲美术史》编写工作(王琦主编),负责“古代希腊罗马史”和“中世纪美术史”的撰写,该书1985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79年
参与筹备创刊《世界美术》杂志,任编辑部负责人,直至1987年。
与李树声合作撰写评述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全国美展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在复刊的1979年第1期《美术研究》上发表《关于人体模特儿》,论述了“模特儿”及人体艺术的产生历史以及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10月,为(英)赫伯特·里德著的《现代绘画简史》的中文译本撰写序言,支持该书在当时中国顺利出版。
1980-1981年
在北京、河北、天津等地高校讲授西方现代艺术,普及现代艺术知识。
1982年
被评为副教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0月,专著《现代派美术浅议》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3年
年初,参加原文化部教育代表团出访法国和意大利。
12月,专著《传统美术与现代派》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4年
借调到《美术》杂志,兼任编辑部负责人。
1985年
3-4月,受原文化部委托赴法国访问,洽谈法国19世纪下半期绘画作品来华展览事宜。
5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参与大会筹备和组织工作,被选为常务理事,被任命为中国美协书记处书记、《美术》杂志主编,直至1989年。
1986年
被评为教授。
1987年
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民主德国并与该国美协签订合作协议。
12月,专著《欧洲绘画简史》(与奚静之合著)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8年
3月,开始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是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1989年
4月,翻译的《论古代艺术》(德·温克尔曼著),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10月,主编的《现代艺术辞典》,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1990年
3月,专著《西方现代美术思潮》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1年
3月,参加在澳大利亚坎培拉大学举办的“亚洲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国际硏讨会”,并作“50年代的中国美术”的发言,论文收入《Modernity in Asian art》(Edited by John Clark,Wild Peony 1993),并受邀在堪培拉大学和悉尼大学做题为“当代中国美术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
1992年-1994年
四次访问俄罗斯、乌克兰,在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作“中国当代美术”学术报告。
1993年
11月,访问美国洛杉机、纽约、芝加哥。
是年开始任博士生导师。
1995年
任《美术研究》、《世界美术》主编。
1996年
4月,访问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西悉尼动力美术馆举办个人水墨画作品展,出版《邵大箴画集》。同时受邀在悉尼大学作题为“俄国美术对现代中国美术的影响”的学术报告。
是年赴法国和美国考察艺术。
1997年
在新加坡艺术讨论会上做主题发言。
1999年
5月,专著《雾里看花——中国当代美术问题》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12月,访问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新加坡美术馆作有关当代中国美术的学术报告。
12月,主编的《图式与精神——西方美术的历史与审美》,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是年获俄罗斯联邦政府文化部颁发的“普希金奖状”。
2000年
10月,主编的《新艺术的后援:生于七十年代的青年艺术家》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
2001年
1月,随“中国当代艺术展”赴法国巴黎,在皮尔加坦美术馆作“中国画:传统与现代”的学术报告。
1月,主编的《第三代中国油画家研究》系列油画家作品集,由广西美术出版社陆续出版。
4月,应邀赴台湾参加“沙耆艺术研讨会”,并发表论文。
10月,随“李可染画展”访问香港,应香港美术馆之邀作“李可染与当代中国山水画”学术报告。
10月,翻译的《希腊人的艺术》(德·温克尔曼著),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2年
1月,专著《艺术格调:邵大箴论艺术》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1月,专著《西方现代雕塑10讲》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5月,赴美国纽约参加“20世纪中国画国际研讨会”,并发表论文。
6月,率中国美术批评家访问团赴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五国参观美术馆。
是年主编与参加撰写的《图式与精神——西方美术的历史与审美》一书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3年
3月,专著《外国美术名家传(上下)》(与奚静之合著)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0月,参与组织“中国文化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20世纪中国美术展”,并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访问西班牙。
是年担任第一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划委员,同时担任双年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总主持。
2004年
8月,参加中国美术批评家代表团赴台湾参加“两岸现代美术研讨会”,并发表论文《20世纪80年代大陆水墨画》。
10月,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代表团赴亚美尼亚访问。
10月,专著《古代希腊罗马美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12月,在北京“国际艺苑”举办个人画展。
是年访问巴黎。
2005年
3月,主编的《2004中国画艺术年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10月,应名古屋艺术大学邀请访问日本并讲学,在该院美术学部作“中国当代油画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
2006年
8月,主编的《2005中国画艺术年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10月,在南京江苏美术馆和在镇江博物馆举办个人山水画展。
10月,主编的《北京画坛(油画卷)·(国画卷)》,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是年出版《邵大箴水墨画集》(长城出版社)。
是年赴美国考察艺术,参观蒙德里安展览会。
2007年
4月,参加北京世纪坛美术馆赴墨西哥访问并洽谈来华展览事。
7月,主编的《40年代40家:当代国画名家作品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8月,率原文化部美术代表团赴俄罗斯访问。
8月,参加中国美术代表团赴泰国做艺术交流。
9月,主编的《20世纪北京绘画史》,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9月,主编的《2006年中国画艺术年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是年赴美国考察艺术。
是年获中国文联、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基金理事会“造型艺术成就奖”。
2008年
3月,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参加第32届世界艺术史大会,被选为该会理事。
8月,主编的《50年代50家:当代国画名家作品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9月,在上海“水墨聚焦美术馆”举办个人山水画展,并出版《邵大箴水墨画集》。
10月,在江苏南通城市美术馆举办个人山水画展。
2009年
1月,主编的《2007中国画艺术年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1月,主编的《走进学院——当代高校中国画名师档案》,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6月,主编的《中国美术百科全书》(共四卷),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9月,专著《欧洲绘画史》(与奚静之合著)由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
11月,专著《美术,穿越东西:邵大箴自选集》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是年主编的《外国美术简史》教材获北京市优秀教材一等奖、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010年
6月,专著《古代希腊罗马美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再版。
8月,被聘任为中国国家画院美术史论研究院院长。
10月,主编的《2008-2009中国画艺术年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11月,率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家代表团访问日本,与日本美术理论界举办“中日美术批评家学术研讨会”并作会议主旨发言。
2011年
9月,在香山饭店举行金婚庆典。
11月,应邀赴伦敦参加有关中国山水画艺术特色的国际研讨会。
12月,专著《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邵大箴卷》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2年
4月,主编的《20世纪北京绘画史(修订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0月,赴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访问并做艺术交流。
10月,主编的《2010-2011中国画艺术年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11月,主编的《汤文选全集》,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4年
3月,赴巴黎参加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部举办的“中国油画展”开幕式及其相关交流活动。
5月,在杭州齐越画廊参加“小品寄情——邵大箴姜宝林水墨画展”。
2015年
6月,赴法国巴黎考察艺术。
2016年
5月,专著《传统美术与现代派》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再版。
7月13日,参加在巴黎举行的“中华意蕴——中国油画艺术国际巡展”开幕式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7月,在北京高更画廊举办“已入化境——邵大箴山水画展”。
9月16日,作为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中方筹委会主任,在钓鱼台国宾馆参加大会开幕式并致词。
12月,参加第四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
2017年
11月25日,参加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美术史在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学科创立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11届中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开幕式并致辞。
2018年
7月18日,参加在罗马举办的“中华意蕴——中国油画艺术国际巡展”开幕式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7月,被聘为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划委员会顾问。
2019年
6月,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
11月6日,作为专家指导委员会顾问参加在京举行的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总结会。
2021年
1月5日,参加“第四届中国文联知名老艺术家艺术成就展”。
9月,专著《传统美术与现代派》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再版。
11月,《邵大箴画集》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11月29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文心墨韵——邵大箴艺术展”。
2022年
1月,专著《西方现代雕塑十讲》、《欧洲绘画史》(与奚静之合著)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再版。
4月,专著《西方现代美术思潮》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再版。
10月,《回望经典——邵大箴先生书画作品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2023年
8月,翻译的《古希腊艺术》(德·温克尔曼著),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9月10日,在北京久藏美术馆举办“抒意传情——邵大箴艺术展”及学术研讨会。
2024年
6月28日,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邵大箴美术批评文集》新书发布会。
(来源:山东艺术学院)
艺术家简介
邵大箴(1934年10月-2024年7月25日),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书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联第十届荣誉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
1955年赴苏联列宾绘画雕塑建筑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60年7月毕业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长期从事西方美术史和中国现代美术的研究,在研究中大力培植中国现代美术,力促中国美术形态从传统走向现代。
曾任《世界美术》主编、《美术研究》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美术》杂志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1年9月26日,邵大箴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邵大箴2024年7月25日去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