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原副主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王向阳教授以《颜色釉实验之感悟》为题,从个人创作的实践出发,围绕传统到当代的传承与演变、材料特性与工艺研究的情感表达、从自然意象到情感共鸣三个方面内容展开,为“当代高温颜色釉综合绘画人才培养”项目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关于高温颜色釉创作的精彩讲座。
詹伟教授为王向阳教授颁发聘书
课程伊始,王向阳带领学员们回顾了高温颜色釉的发展历程。从汉代青瓷到唐代“南青北白”,至宋代五大名窑发展至鼎盛,再及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窑,将高温颜色釉工艺推向极致。这一绵延千载、不断精进的技艺探索历程,彰显了其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
王向阳为学员们授课
接着,王向阳指出,在陶瓷的材料特性与各类工艺表现中,要将泼釉、堆釉雕刻等多种技法有机结合,充分融合不同技艺优势,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同时,在材料的当代性表达方面,不仅要彰显陶瓷材料的独特意涵,还需跨越单一材料媒介,结合布、麻绳、铁皮等其他综合材质进行跨界再创作,从而将陶瓷艺术从传统的釉色装饰拓展至综合绘画创作的维度,赋予其更丰富的形式语言与表现力。
王向阳为学员们授课
随后,王向阳以漆画的发展脉络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了漆器的历史沿革及其与陶瓷艺术跨媒介融合的诸多可能性。他结合个人实践经验,详述了漆画与陶瓷艺术结合的具体路径和创作方法。
王向阳授课现场
王向阳强调,艺术创作者须葆有持续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勇于尝试新方法,以寻求不同阶段的突破。在谈及艺术创作与生活方式的关联时,他提出,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是维系创作灵感不竭的内在驱动力。
王向阳授课现场
课程尾声,王向阳以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漆器作品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其技法运用、主题性表达及系列作品创作等内容。他指出,在系列化创作中应突出作品间的内在关联与延续性表达。同时,他强调需深入探索作品背后的情感逻辑,思考如何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实现中华优秀文化的当代表达与有效传播,此乃青年一代艺术创作者肩负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
王向阳与学员们合影
(文/柴晨虎,来源:当代高温颜色釉综合绘画人才培养)
艺术家简介
王向阳
中国美协理事
中国美协第三届漆画艺委会副主任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
江西省第七届美协主席
南昌市美协名誉主席
南昌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