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吸收传统 融合中西——对话著名艺术家莫晓松

吸收传统 融合中西——对话著名艺术家莫晓松
2022-09-30 13:50:37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图片

莫晓松静观青铜——黎明边缘渐淡的梦境70cm×49cm2019年

图片

莫晓松时光在大地迷失50cm×70cm2019年

记者:“寻迹缪斯”部分的作品与您以往的作品相比,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颠覆性的,请您说一下创作这一部分作品的创作灵感。

莫晓松:这些作品创作之初源于北京画院召开的一次关于探讨中国画“线”的研讨交流,会上王明明院长讲到古希腊的瓶画“线”把握的特别好。我本身收藏了大量的陶瓶,对陶瓶有浓厚的兴趣,所以,这不由地引起了我开始思考“西方的线到底和中国画的线有什么区别?我们可以不可以借鉴?”,也激发了我远游出行的想法。于是,我就请文化学者王加画了一个导游图,开始在希腊、意大利、美国等地的各大博物馆考察写生。

因为我有美术教育的基础,学习的内容很广泛,图案学、素描学、色彩学、水彩学、水粉学,然后中国画的工笔、花鸟、人物,写意、工笔都学了。但是我还是偏爱工笔花鸟画和山水画。我受凡·高点式画面的影响才开始对山水感兴趣。在我看来,凡·高星空的表现画面和中国画里的皴法、点法有相通之处。艺术在于思考,但是思考的路径不是直线的。实事求是地说,我想我这批人物、山水也是在为我的花鸟探索做尝试,隔山打牛,绕绕圈子,才可能有所突破。

中国画还是讲求案头工作,自2016年起,我一边考察、一边写生,创作了这批作品,截至去年,共创作了140多件,其中包括五六十件速写。在考察过程中我更多是掌握中西文化中的相通之处,离得太远的我就“视而不见”了。我看到了他们的教堂,我就联想的是中国山水,所以画了很多教堂,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堂,呈现的也是人类精神家园。在创作过程中,我觉得欧洲的文化和中国画是可以特别好地融合到一起的。

图片

莫晓松萧萧暮色绢本设色200cm×300cm2019年

关键词:莫晓松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