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以审美自觉构建民族史诗——著名画家于文江的主题性美术创作

以审美自觉构建民族史诗——著名画家于文江的主题性美术创作
2023-02-07 14:36:4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由于于文江使用间接叙事的方法对具体图像内容进行了意象化构建,所以画面所呈现出的审美意象也主要是一种间接意象,所谓间接意象则主要指涉以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创作主体结合个体认知、情感诉说以及审美需求对画面进行的创造性的审美叙事转化。这个转化的过程,既是创作主体对主题的选取与理解过程,也是对主题的创造性阐释与表现过程,是创作主体与表现客体之间形成的一种超越时空关系的对话过程。作为留存有马克思情感记忆、思想来源、生活痕迹的马克思故居和特里尔城,是画面间接意象构建的主要内容,也是图像叙事塑造史诗价值、展现民族精神、传达个人思想的本体来源,更是画面整体审美叙事得以完整表现的内在驱动力。

对于意象的构建与理解,英国诗人艾略特曾有过生动的阐释:“一个著者的想像只有一部分是来自他的阅读。意象来自他从童年开始的整个感性生活。我和所有人在一生的所见、所闻、所感之中,某些意象(而不是另外一些)屡屡重现,充满着感情,情况不就是这样吗?”(艾略特《观点》,《诗探索》1981年第2期)如果诗歌中的意象与其象征的内容主要为观者提供想象与感知的抽象空间,那么,于文江的图像审美叙事,就是将这些想象与感知的抽象空间进行间接叙事的图像化显现。因为作品使用间接叙事方式,所以图像化的呈现同样保留了这些可供想象与自由感知的独立空间,建立起了表现主体和接受主体之间的链接渠道。而这种画面呈现方式,又为于文江的图像审美叙事带来了诸多的神秘性和可探索性,扭转了传统图像叙事所固有地注重图像内容表现而忽略意象想象空间的叙事模式。

可以说,于文江的创作以间接叙事构建审美意象的表现方法,带来了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新的表现维度、审美维度和观看维度,将以人对历史的影响、人与当下存在的关系、人与未来发展的联系等主题内容为核心的审美叙事,进行了内涵延展与外延拓展。

图片

于文江 贺兰山下丰收的喜悦 纸本设色 240×200厘米 2022

三、以主客体双在场构建审美理想

不论是以艺术真实表现历史真实,还是以间接叙事创造审美意象,这些转换、生成、感知与创新的过程,都离不开主客体在场对主题的表现。所谓主客体在场,是指创作主体和表现客体的同时在场,创作主体主要指涉进行绘画创作的人,以及画面中由创作主体构建起的情感贯通和拓展出的审美维度;表现客体是指作为画面主要形象依据的自然物象,以及这些自然物象所蕴含的本体价值和深层内涵,因此,创作主体在场是主题阐释、构建、整合、转换等得以完成的根本,也是画面审美叙事保持独立性的根本,更是主题性美术创作保有鲜活生命力和时代创新性的根本。如果说创作主体的在场起到一种宏观掌握与整体组织的作用,那么表现客体的在场就主要起到一种内容构成与细节存在的作用,是构成情节叙事的核心内容。而创作主体和表现客体的双在场所形成的对主题阐释的本质诉求则是一种融合的状态,即创作主体的在场和表现客体的在场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两者主要以融合的面貌存在并发挥着阐释主题和审美叙事的功能,这两者的双在场和融合表现,也是主题性美术创作突破图像文本的表面叙事而深入到图像背后精神和价值层面的主要方法,这是一种突破单纯具象写实而直指图像本体内涵和本质精神的方法,也是主题性美术创作,阐释重大主题、进行宏大叙事的有效方法。由此,主题性美术创作所具有的构建审美理想的功能以及由此形成的图像叙事能力,才能更具表现性。

图片

于文江 哈萨克迁徙——春的牧场 纸本设色 190×367厘米 2020

《哈萨克迁徙——春的牧场》是于文江以“一带一路”为主题创作的一幅以表现哈萨克民族游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该作品并没有选取哈萨克族静态生活的面貌,而是以迁徙这一游牧事件的动态高潮部分作为画面叙事的核心,以迁徙的过程构建与民族相关的与历史相关的整体审美叙事。哈萨克民族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一条迁徙之路见证了整个民族形态发展的过程,是生命之路,希望之路,更是民族复兴之路。所以,于文江以哈萨克迁徙为题材所创作的表现“一带一路”精神的作品,实则是将这种民族和生命的迁徙精神进行了延展,迁徙就不仅指涉个体随时间变化的转场,追逐时间的生命再现,更强调宏观层面的民族之间随“一带一路”的联系、国家之间随“一带一路”的对话,以此为切入点引发一种由迁徙而带来的对外交流的深层次社会关联,即以哈萨克游牧民族在迁徙与转场中所呈现出的坚韧的民族精神、乐观的生命状态和朴实的生活状态为典型内容,依托“一带一路”对外交流和发展理念,形成极富生命情趣的个体形象和饱含生活热情的民族精神,对这些个体生命形象的艺术化表现以及对其中蕴含的精神价值的挖掘与审美叙事的阐释,是《哈萨克迁徙——春的牧场》中创作主体在场的集中显现。在《哈萨克迁徙——春的牧场》中,创作主体通过对表现客体的概括、归纳、提炼而形成的与民族理想相关的精神内涵,这一民族理想支撑着哈萨克族在这条漫长寂静的南来北往之路上,一次次启程,恭敬地遵循自然的安排,也时刻充满希望,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民族精神。

重大题材主题性美术创作不仅与国家形象、民族精神的构建有天然的联系,而且与人性的表现和生命的表达有直接关系,如何建立图像叙事与话语内容之间的关联,如何体现生命内涵与审美叙事之间的联系,是重大题材主题性美术创作呈现主题价值的根本,也是艺术家对重大题材主题性美术作品情感共生的根本。崔晓蕾,中国工艺美术馆学术研究部助理研究员  王瑀,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来源:美术观察)

画家简介

图片

文江,1963年生于山东烟台,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院艺委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宁夏画院名誉院长,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于文江工作室导师。作品连续参加全国第六至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其中获第六、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获首届工笔山水画展一等奖;获纪念《讲话》发表50周年银奖;获第三届全国当代工笔画大展金奖,获首届中国画展铜奖。

2009年,完成国画《血痛·抗日战争中受难的中国女性》入选“全国重大历史题材工程作品展”,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2018年创作《马克思童年时代的特里尔城》,参加“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作品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2020年,完成国画《哈萨克迁徙——春的牧场》,入选“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作品展,作品由中国国家画院收藏;2021年1月,完成国画《日出东方·李大钊陈独秀》,参加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由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并长期陈列。

(责任编辑:马蓉蓉)
关键词:于文江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