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鑫,分别于2010年、2013年本科、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并曾赴法国巴黎进行艺术交流。其绘画作品被纳入迈阿密当代艺术中心(ICAMiami),上海龙美术馆、宝龙美术馆,南京德基美术馆、金鹰美术馆等重要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第三,今天你们给自己的老师们上了一堂课,这是属于艺术家的“开学第一课”。我们感受到了大家的自命不凡,这一点特别可贵!但我依然希望大家心气儿更高一点,眼量更大一点,要看到全世界所有历史中那些伟大的东西。今年是我们九十五周年校庆,主题是“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这里没时间展开,只提一点,艺术史上最早的“绘画零度”是从马列维奇开始的。他做得最为极致,在他那里绘画性达到了零度——注意并不是绘画到了零度,绘画在他那里反而成为了一种“神性”的东西,一种纯粹的形而上的东西。中国艺术界对构成主义的理解还很不够,他们才是最早的观念艺术,因为构成主义要回应的是柏拉图命题,就是那个纯粹的“形式-理念”的超验世界,这跟构成主义者们奉行的激进共产主义理想是一致的。一百年前,他们希望开启一场审美、伦理、政治的总体性社会实验,那批人有着重塑艺术本体的力量、重新发明世界观的雄心,试图建构一种未来图景,一种全新的秩序和经验。
开学第一课现场
把眼界放长远,我们会发现艺术史上有两种艺术家,一种树立山峰,另一种开辟道路。我们学校有两位先师兼而有之,就是黄宾虹先生和潘天寿先生。大家不要觉得他们太遥远,跟自己没关系。历史不是一条直线,不是一条河流,而是一片汪洋,所谓“当代”不只是这瞬息万变的海面,它就是汪洋本身,因为古今中外,凡发生过的都在这汪洋之中,同时在场。也就是说,荷马、孔夫子、佛陀、老子、苏格拉底、王羲之、“荆关董巨”、达芬奇、歌德、毕加索、杜尚、博伊斯、林风眠、赵无极……,都是我们的“同时代人”,都在这片历史汪洋之中载沉载浮。这是我的历史观。由此,我们就有了数种可能的选择,我们可以像庄子那样,乘坐一只巨大的葫芦,于这片汪洋之中做逍遥游;我们还可以从洋流纵横中打捞起古今中外所有的碎片,构造出自己的船只与彼岸。
各位,2010年我提出要建设一个“无墙的学院”,这不止是要内外打通、没有围墙,所谓无墙的学院更是“没有学院派学院”。作为学院中人,我们是天生的学院派,要克服那些让我们自我满足、自我僵化的东西,要克服那些自以为是、作茧自缚的东西,需要保持一种野生的状态,需要焕发出一种野草般的生命力。
所以,让我们倾听野草生长的声音。
(文/高世名)
(来源:国美学术通讯)
艺术家简介
高世名,策展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其研究领域涵盖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策展实践、艺术教育,策划诸多大型展览和学术计划,包括“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2008)、“巡回排演:第八届上海双年展”(2010)、“山水宣言”(2016)、“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2017)、“未来媒体艺术宣言展”(2017)等,并出版专著《一切致命的事物都难以言说》《行动的书:关于策展写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