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心源·藏域——王万成从艺四十年中国画作品展”举办,与会专家开幕式及研讨会发言集锦

“心源·藏域——王万成从艺四十年中国画作品展”举办,与会专家开幕式及研讨会发言集锦
2024-06-23 16:41:3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

邵晓峰谈到,藏族题材水墨人物画在近代中国是众多画家取材的热门话题,在新时代背景下藏族水墨人物画该如何表现、如何凸显出它的时代价值,是放在我们这一代美术家、创作者面前的重要的话题。王万成先生所展出的36张作品,数量不多,却全面展示了其在藏族水墨人物画方面的探索。2011年《阳光下的眼神》系列应是他创作中由工致细腻到酣畅写意的转折点,人物形象、眼神的高度提炼都可算是神来之笔。近些年作品笔墨更显厚重、构图更加饱满。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十年都有他深入的领悟,这是王万成先生更新的艺术探索。阮荣春曾在2019年报道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的内容,当时他只看中画展中的四件作品,其中一件就是王先生的《铃声摇响丰收歌》,后来将这幅作品刊登到《中国美术研究》封三的位置,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无形的对话。

“心源·藏域——王万成从艺四十年中国画作品展”举办,与会专家开幕式及研讨会发言集锦

王镛

《中华书画家》杂志主编

王镛认为,王万成先生在藏族题材上开拓了新境界画出了自己的风格,画出了藏域人民的精神面貌。他认为,《阳光下的眼神》每一个人物都达到了传神的境界,以笔墨营造出水的氤氲效果,刻画出藏域同胞的微妙表情。王老师以后的作品不一定非得画大场面,其实类似《阳光下的眼神》系列人物就可以继续深入钻研。因为如今展览上也有很多以单独人物头像组成一幅画面的,确很少这么深刻和感人。在大场景画面中将这些微妙动人的笔墨融入进去,那将是不朽的杰作。王万成作为冯远的学生,确实传承了冯远对藏域文化的理解。冯远笔墨的突出特征就是苍劲有力,他把素描造型和笔墨都融合在一起了,形成独特的画风。相比而言,王老师的更加秀美、唯美,而苍劲不足。比如对男性的用笔,不仅服饰要用粗粝的笔墨,而且手臂、面部等等的线条都可以粗一些,人物手臂不一定都要那么光滑、那么完美,也可以断开的、意笔不到的,冯远先生这点就达到了。期待王老师有更新的探索。

“心源·藏域——王万成从艺四十年中国画作品展”举办,与会专家开幕式及研讨会发言集锦

徐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部主任

徐虹认为水墨画要表现现实,必须要在原有的水墨基础上加上很多新东西,比如要解决解剖、光影、大场面、结构、肌理等一系列问题。笔墨和这些元素如何结合,浙派水墨人物画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徐虹谈到,王万成先生的作品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现实情怀与写实手法的结合。他的画在唯美当中还有些端庄,画面的感情是温厚的,这就像甘肃的土地。他所表现的远古时期黄河岸边的先民生活是乐观的、活跃的,这是艺术家的浪漫想象。其中《阳光下的眼神》是对生活的提炼,是自然生活中人的亲切与朴实的天性,既不是仰视纪念碑式的歌颂,也不是俯视苍生疾苦的感慨,而是平视的叙述,是正常视线中普通人的叙事。第二,写意语言的情感表达,即技法上的用笔与情绪上的用墨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这些关系,历来是写实水墨人物画的核心。人们印象中的甘肃是干旱之地,地域文化特性如何用水墨表现是值得思考的。王先生作品中的水和墨都是非常饱满的,甚至超过了江南的水墨,而且在墨色中间有大气磅礴和苍茫视野的雄浑,少见西北有这样的气象,这是难能可贵的表达。第三,水墨趣味和现代审美的结合。他作品中对比强烈、块面和谐,突出了主观性,增强了表现的力量,笔势与墨色的结合,自有股完全沉浸于艺术探索之中的快乐和沉醉,让观者为之动容,这种艺术气质大概就是传统美学中的”写意斑驳”。

“心源·藏域——王万成从艺四十年中国画作品展”举办,与会专家开幕式及研讨会发言集锦

徐红梅

关键词:王万成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