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对话邱志杰丨《老灵魂》之外的话题:“达达”之后的厦门……

对话邱志杰丨《老灵魂》之外的话题:“达达”之后的厦门……
2024-07-17 13:40:0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6月底,邱志杰个展《老灵魂》在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KCCA)开幕,展期5个月。这是KCCA开馆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个展,也是邱志杰在国内最大规模的个展,是对他90年代至今创作的一次阶段性回顾。

闽南人在离开家乡之后,总会以不同的方式回归。邱志杰把这次展览称之为回鼓浪屿交作业,部分原因是他到浙江美院之前,曾经有一整年的时间,每周都抱着一捆画从漳州到鼓浪屿美院找王振裕老师求教。“从漳州坐公交车到嵩屿,坐船到第一码头走到轮渡,到龙头路,穿过笔山洞到内厝沃来求教,这条路闭着眼睛也能走了。”这是邱志杰对当年在美院求教的回忆。

在厦门,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那就是以黄永砯为代表的厦门达达(美术史上“八五新潮”最激进的群体——编者注)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这座城市。伴随着核心人物的离去,这个问题慢慢变得无解。而邱志杰此次的“回归”则提供了一些线索。他在这次展览的自序中写道:1986年10月7日,我在湖滨南路的厦门群艺馆看到了厦门达达的展览,看到黄永砯的作品《1985年劳森伯格中国之行印象》,于是我放弃成为敦煌学家的想法,去报考美术学院。这意味着,厦门达达的这棵大榕树所生发出的气根或许已在厦门之外。

和邱志杰约专访并不容易,但似乎是因为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无法安然地在那里保持沉默,最终才在几经周折下有了这次访谈。

为避免口语转译文字过程中出现的语义流失,访谈经受访者审校。


图片

邱志杰专访现场

采访者:你在这次个展的自序中写到1986年在厦门群艺馆看到了黄永砯的展览,这改变了你的创作路径,能再展开聊聊永砯对你的影响吗?

邱志杰:永砯有时会做些让人想不到的事情。有一年永砯在上海PSA做个展,展览后他突然就只讲闽南话了,让我给他做翻译(笑)。我第一次见永砯是2000年代表《今日先锋》在上海采访他,那是他八十年代末出国后第一次回来参加上海双年展,我的准备做得很充分,因此他一边说“谈话是呕吐”,一边呕吐了很多话。那个采访在圈内影响很大,叫做《你要随时停下来,防止一种彻底性》。后来我们就熟悉起来了,有时我们也在厦门见面。80年代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永砯、林春、耀明(焦耀明)、嘉华(林嘉华),这样的一群人有的在外面读过书,有的就在厦门,他们聚集出一种能量。厦门是最早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最早把南洋文化、西洋文化和闽南强烈的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再加上闽南人“坎兰”和调皮捣蛋的劲头,这让厦门达达在85新潮中显得异常锐利,以至于多年之后,人们反复在回味这件事情。

在国美(中国美术学院)的时候,我和高世名院长带的第一届策展研究的硕士李晟曌,他的毕业论文就是写厦门达达。2019年,我专门去巴黎送永砯,我也和国美一起在研究,如何设立黄永砯艺术研究中心,确保每一代都有博士生研究黄永砯和厦门达达。

采访者:你怎么看永砯之后,或者说达达之后的厦门艺术现场?

邱志杰:永砯是天造之才。他从来不会好好说话,眼睛狡猾得一转,就会有很多古怪的主意。他又是那么的单纯,好像不懂人情世故一样。他又是那么的温和和低调。我们没法期待永砯那样的天才一次次地降临在厦门。我们能做的就是做生态,90年代可能没有心思做文化,但今天,像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红顶当代艺术中心这样的艺术空间中,我们能看到厦门的当代艺术生态,追求创新、追求特立独行。我想此刻的厦门,经过特区40年的发展,它正在建立一种文化的尊严,不光是人有钱、东西好吃、气候好,这里还非常适合搞艺术,厦门要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大艺术家聚集的地方,盛产艺术家的地方。

现在,我们自己也在造神话,因为有黄永砯、蔡国强,我们也说福建队就是国家队(笑)。此刻的厦门非常像1985年的中国,很多角落都有艺术事件在孕育,这是井喷前的烽烟四起。我也相信鼓浪屿美院这块曾经诞生过那么多艺术家的地方,现在可以以一个文创园区的样式将能量爆发出来,因为地点是有基因的,榕树是有基因的,每一块礁石都有基因。

图片

图片

福建籍艺术家黄永砯、蔡国强/图源网络

1234...全文 6 下一页
关键词:邱志杰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