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景的对话——郭维新先生访谈录
地点:成都新都区郭维新工作室
采访者:朱沙
受访艺术家:郭维新
朱沙:郭老师好,今天的访谈主要想聊聊您的风景画创作。您的风景画创作在九十年代就比较成熟了。从您学画的经历聊起吧!您是北方人?
郭维新:是,东北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出生、在那里生活了三十年。齐齐哈尔坐落于嫩江东岸,四面荒野,一个质朴又有点简陋的小城。那里的工厂民居、田野村舍、城市边缘残破的寺庙,二战时日本人的飞机场,跑道成为农民的晒谷场,岗楼房舍残垣断壁,我都去写过生,画一天都看不到一个人影。齐齐哈尔是清朝的流放地,冬天风雪,夏天风沙,气候恶劣,一年四季变化极为分明,各种意象微妙神奇。可以说,那里造就了我简单直白,也多愁善感,同时又坚韧顽强的性格。那种广袤苍凉、饱含历史感的自然对我的精神世界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朱沙:小时候就喜欢画画吧?什么时候开始正式学习画画的呢?
郭维新:在某种意义上,绘画对我来说是天生的。记忆里家里贴的年画,母亲绣在布帘上的三国人物,柜子上贴的小画,我都特别着迷。有一次看见一个画家画列宁,寥寥几笔就把形象画出来了,简直让我入迷。
一次我爸买了一本新书,他还没看就被我画得乱糟糟的。后来他把单位的废纸边子带回来给我,我就在上面画飞机、坦克、轮船、花、草、虫、鸟,好像什么东西都会画。还喜欢临摹小人书,在下面涂鸦出汉字,也喜欢在玻璃上画画,画完以后就拿着手电筒往墙上打,模仿幻灯片的效果。家里仅有的几张黑白照片也被我涂上了颜色。小城里有个美术社,小小的空间里有三个美术师每天在那里画炭精像,我经常看他们画画觉得很有意思。三岁看老一点都不假,童年的图画游戏是我一生的预演,后来的一切都是其延续、重复和再现。
小学四五年级,老师发现我绘画的兴趣和天分,把我送到少年宫学习。我有了第一本绘画专业书——《绘画基础知识》,是四川美院编写组编的,那本书陪伴了我很多年,后来我才知道这本书是马一平先生编写的,没想到二十年后我成为了他的学生。
大概是七四年,我考进齐齐哈尔一所艺术中学正式学习绘画。
一开始我就感觉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一点也不介意,甚至在很多时刻我对“老年的我”充满期待。用马先生的话:“我们寄希望于未来”。
朱沙:开始学习素描和色彩了?
郭维新:主要是素描,静物写生。我拥有几本《工农兵形象选》,其中有靳尚谊、朱乃正等人的素描,我临摹了很多。平均每天都要临一两张,持续了大概有一两年。读完艺术中学我又继续读了齐齐哈尔师范学校。期间我得到了一本吴作人的散页画集,当时得到这本书非常激动,我觉得吴作人画的太好了,直到现在我都认为吴作人的画非常高妙。
朱沙:吴作人的那些静物很有特点,记得他画过头盔、芍药等东西。
《静物》吴作人
郭维新:他还画过柠檬,我记忆特别深刻。
吴作人的画真正打动了我,之后我就开始去读那些画,模仿吴作人摆静物。他的画暗部薄,亮部厚,我就跟着模仿,暗部颜色灰暗,亮部颜色鲜亮。好像看懂了他的画似的,照着那样画!
有一天我在书店看到了门采尔的画册,觉得门采尔的素描太美了,他的线条真好看!我的素描都是分块面、画明暗,没有线条。再回想我临摹过的《老羊倌》之类的形象,我觉得那些素描真是不好看。门采尔流畅的线条,再微微地给一笔调子,从那以后我就开始重新思考素描了。
朱沙:这是在什么时候?
郭维新:大概是在读中专和之后当小学老师那几年里。我开始认识到线的美感,用线条画素描。我是先临摹,之后马上写生,但直到本科二年级的时候,我才真正领悟了其中的方法。
朱沙:您是哪年就读哈尔滨师范大学?是什么学制呢?
郭维新:1982年考上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制是本科四年,前两年什么都学点,后两年分国画和油画专业。
在本科的前两年我主要是研究素描。也经常出去画风景写生,水彩和油画。
当时有很多素描书,有一天我好像突然看懂了:素描中优美的线条是画在轮廓、结构和形体上的。我明白了素描原理之后,为期四周的长期作业我用两周完成,剩下的时间我就画线条。仔细阅读大师们的作品,发现他们的素描简洁流畅,不经修改下笔成形,于是我下决心也那样画,不擦不改不修补,看准画准,每天我画五六张素描,大概也就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一张。
朱沙:通过画册自己琢磨。
郭维新:事实上文艺复兴以来的素描首先是用线来造型,在理念上是圆形透视,在观察和理解上不是分面,而是完整的形体。
朱沙:他们的素描方法与他们油画的风格也有对应的关系。
郭维新:对,完全是一致的,比如拉斐尔和达芬奇的油画都是圆的,很完整。
朱沙:他们是以线为基础的,而苏派的油画则是摆块面的,和素描的明暗关系是一致的。
朱沙:在大学期间有没有对您影响深刻的老师,开始学油画了吧?
郭维新:我以前也学过一点油画,印象最深的,就是教我油画的老师说的,画面中每一平方厘米都要有色彩变化。
在哈师大遇见一位二三十年代在日本留学七年回来的老师,他教授我们油画,学生们叫他老王威,当时六十多岁了。我们上届学生不接受他教的东西,把他驱逐出课堂了。老王威赌气,决心承包我们八二级的油画课程。
他的第一堂课就是给我们看西方大师的画册,教学展开以后,我经历了一段非常痛苦的过程,他那套东西真不好学,经常不知所措。他要求大笔厚涂,不要描画细节,对造型能力要求很高啊!我记得他说:“我教给你们的东西,是法国学派在日本转了个弯再到我这里的。”
据老王威说他和王式廓是前后期留日同学。他上课像聊天一样,很灵活、很自由。他还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教给你们的是介于库尔贝和塞尚之间的东西。”后来我琢磨库尔贝是一个传统绘画大师,在他和塞尚之间还有马奈、雷诺阿、德加这些大师,我想他的东西就是古典的造型和印象派的色彩吧。
朱沙:也不一定是古典的造型,因为从库尔贝开始,比如印象派的马奈、德加虽然都延续了学院派方法,但马奈在创作中已经对传统的造型进行了改变:简化、平面、线等大块面的形式,并将其风格转向了现代形态。
郭维新:对。要说到老王威的风格特点,八五年中国美术馆《法国现代绘画展》,展览上有一幅凡东根的画,其大笔法和大色调非常美,造型的开合也非常大气。这幅画看得我很吃惊,因为和老王威的风格是一致的,色彩、造型、笔法都是一致的。
戴黑帽子的女人 凡·东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