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暖》以工棚中秋聚餐为主题,用画笔定格新生代产业工人生活中充满温情的瞬间。在创作中,笔者通过细致刻画人物和环境,尝试运用多种技术和材料,以期真实再现新时代劳动者的幸福生活,更好地传达团圆与幸福的主题,使画面更具感染力。《暖》的创作也令笔者意识到,艺术家应该回归生活,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绘画,只有这样才能为新时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新生代产业工人;团圆与幸福;工笔人物画
一
笔者创作《暖》的初衷源于对社会基层劳动人民,特别是新时代工人群体生存状态的持续关注和思考。在农村生长的经历,使得笔者对劳动者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多年来,笔者一直关注那些背井离乡、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的人们。
早年,笔者曾将创作视角聚焦于第一代产业工人,描绘他们在工地上相对朴素的生存状态,展现那个时代劳动者的典型特征。近年来,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80后、90后甚至00后逐渐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与父辈相比,一方面,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不再是依附土地的农民,而是积极融入城市,对城市生活充满了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携家带口进城务工,工作之余享受城市的便捷和快乐,手机、网络、外卖、直播等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城里人无异,甚至在个体意识和自我表达方面更加鲜明强烈。在长期观察中,笔者逐渐萌生了创作一幅作品以展现他们积极向上、充满生命力的生活状态的想法。
为了使作品更贴近这些青年劳动者,笔者邀请了90后博士生吴筱蘅共同创作。她熟悉电脑软件、板绘和AI等新兴网络技术,为创作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她主修工笔花鸟画,对场景、道具等方面的刻画有着较强的把控力,分担了大量细节工作。笔者认为,技术的进步非但不会冲击艺术创作,反而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只要画家保持不俗的艺术修养和品位,合理运用新技术可以为作品增色。
2022年,笔者前往山东建筑工地采风。为了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真实的生活状态,笔者将目光投向充满人情味的工人宿舍,工作之外的生活空间更能体现他们与上一辈的不同。以往的工棚条件简陋,居住者多为单身男性,生活粗糙,缺乏娱乐生活,这种场景总是弥漫着一种萧索的气氛,笔者2006年创作的《工棚》就反映了这种状态。然而,这次采风笔者看到的场景已经截然不同。近年来,夫妻结伴打工的情况越来越多,笔者在宿舍里就遇到一对年轻夫妻,他们的床头系着一块蓝色碎花床帘,白天与工友们同吃同住,晚上便用这床花布隔出一方温馨的二人世界。在交谈中,妻子还用手机与孩子视频,并让孩子隔着屏幕向大家问好。这个细节深深触动了笔者,一部小小的手机缩短了城乡距离,填补了思念。于是,笔者决定在创作中加入视频通话的元素,既彰显时代感,又能直观地传达工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如今的工棚因有了女性参与,增加了许多温馨细节,比如五颜六色的沐浴露、护发素、面霜等。年轻一代的私人物品中,也出现了营养品、零食、茶叶等。他们的生活早已不再只是简单的劳动和休息,而是充满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环视整个房间,到处洋溢着干净、阳光、温暖的基调,即便身处工地,他们依然在用心生活。笔者当即决定把这些生活用品作为重要元素呈现在画面中,它们是直接点明人物身份和环境的最好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