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9日下午,“东西南北六人行写生展”研讨会在山东画院会议室成功举办,研讨会由山东画院副院长王磐德主持。六位参展艺术家蔡群、孔维克、王新伦、狄少英、李伟、陈琳和媒体专家路洪明、梁洪文,画家梁文博、魏百勇、赵英水、刘玉泉、韩菊声、李济民、李勇、董海全、李玉旺、樊磊、孙棋、李承东、王进、齐永臻及青年理论家张肖萍、李晓辉等参加研讨,共同探讨中国人物画的写生创作与发展未来。
研讨会围绕“艺术家们在图像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坚持人物写生以及人物写生的意义”“人物写生如何与时代紧密结合,反映时代心声”“当下人物创作在吸收融合外来有关因素的同时,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特色”等三个关键议题展开讨论。
此次研讨会是一次富有成果的学术交流活动,参会人员的广泛参与和深入讨论,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为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此次研讨会的成果将对中国人物画的创作与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以下是研讨会的内容摘要,部分内容有删减。
——编者按
时间:2024年9月19日下午4:00
地点:山东画院会议室
主持人:山东画院副院长王磐德
王磐德(山东画院副院长,研讨会主持人):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东西南北六人行写生展研讨会,旨在探讨中国人物画的艺术魅力与发展未来。
中国人物画的写生源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留学欧洲的画家将西方的素描、速写、色彩、解剖等引入中国,初步构建了一个造型体系,在美术院校开始进行人物写生。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巴人汲水》,蒋兆和的《阿Q像》《流民图》就是在写生基础上进行创作的代表作。新中国成立后,人物写生逐渐成为美术院校中国画专业的重要造型方法与手段,中央美院、浙江美院、鲁迅美院、西安美院、广州美院都形成了自己的人物写生体系与特点,当代的人物画家大都直接或间接受这几个院校体系的影响。
今天展览的六位画家来自不同的地域,在艺术创作上卓有成就,他们志趣相投,始终坚持中国画人物写生,重视生活的体验,对水墨人物画有着各自的理解和感悟,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艺术家们的深厚艺术功力,也反映了他们对当代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以下三个主题展开讨论:一、艺术家们在图像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坚持人物写生以及人物写生的意义。二、人物写生如何与时代紧密结合,反映时代心声。三、当下人物画创作在吸收融合外来有关因素的同时,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特色。除这三个主题外,也欢迎各位就人物画写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与观点。下面,我们进入主题探讨环节,希望大家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共同推进中国人物画的发展。
孔维克(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山东画院名誉院长、东西南北六人行写生展参展画家及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