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王谦 | “寐草”是怎样炼成的?——品读沈曾植《东轩翰墨》断想

王谦 | “寐草”是怎样炼成的?——品读沈曾植《东轩翰墨》断想
2024-10-12 14:16:4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图片

图10致丁立钧札(第37首)

沈氏书法往往融多处取法来源于一体,很难指明必是出自某一家或某一碑帖,而是博取众妙,综合为用。如第66首致李逸静札(1899年/263至265页),为较工致的小楷书,结字在此前取法赵孟頫小楷的基础上,意态有锺繇楷意,而点画眉目之间则取法唐人写经,字中主笔的长横、长捺皆中段呈上拱状。

可见,沈曾植在一生中的每一个时期,会同时吸收不同书家的书法特点。但他在同一时期又并不固守一种面目,不但仅相距数日的翰札会呈出明显不同的书风,甚至在同一封信中也会产生前后不同的面貌。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沈氏由数幅写成的翰札中,最明显的一例是第48首致丁立钧札,共9页,此札前半属于沈氏此时期常见风格,但自第5页末三行后半起,至第六七两页,竟转为黄道周小字行书的风格,尤以第6页为鲜明。究其原因,此札书写的时间跨度“较长”,在第5页末三行中有小字注明:“以上皆正月所书,以事中止。”第1页至第5页末三行之间写于1897年二月,后面内容写于四月,因此形成如此大的书风反差。由此也可判断,沈氏取法黄道周书法的时间,并非如一些学者所说的在其晚年,而是在50岁之前已经取法和受到影响了。

当代学者认为,沈曾植晚年吸纳“流沙坠简”中的章草墨迹,方始产生对章草的兴趣。其实,章草特征的笔法,早在沈氏第一时期翰札中即已多见。可见,沈氏晚年的成功,并非如沙孟海所说“释子悟道似的”那样突然,他晚年书貌中的诸多特点在其中年以后的书写中就已经蔚然潜在着了。

就翰札而言,沈氏小行草书大体与当时文人书札书风相同,整体风貌则杂取众家之长,其中以黄庭坚出现的比例最大,如第18、第19首致丁立均札(1890年/117至124页,125至130页),与第6首致李逸静札(1887年/93至98页)近似,唯行意稍浓,取法黄庭坚的用笔不仅体现于长横画,并且在长竖、长撇、长捺笔也有体现。

可以看到,不论是取法来路、字势,沈曾植晚年定型的书法范式所含特点,多数可在早、中期翰札中寻到线索。沈氏晚年书风之形成,虽有1916年前后致力于对北碑的吸收而融以章草的成效,但更主要的还是前面数十年的书写习惯,在去除习气之后,遂成为晚年高峰期的合理组成部分。

沈曾植晚年,已经到了艺参百家而酿花成蜜的阶段。第四时期用笔增加了《爨宝子碑》笔意,与晚年成熟字态已极为相近。此当以第203首致罗振玉札(1911年/611至617页)为标志,此札之前数札,已微显这一特点,而以此札显出突变。与此同时,他并不放松对帖派的借鉴,如第五时期,第272首(图11)(1916年/759页),向吴庆坻商借《太清楼帖》,虽处在碑派环境,他仍在向帖派求借鉴。

图片

图11致罗振玉札(第203首)

基于此,我们是否可以作如此假定:沈曾植日常翰札,其实是他吸收各家妙法、演练自家笔法的一个高效而自由进出的私人实验田?

5

书法史的遗憾

第231首致罗振玉札(1913年/675至678页),“书库榜既承尊嘱,敢不勉为,然书拙公所素知,且从未作大字,大胆试笔,已败两纸,未知能否交卷,然意在必交也”。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从未作大字”一语,如果说“书拙”属于自谦,此则应属实情,事实上,沈氏传世的厚重、磅礴大字作品(以对联为主)确实多数作于晚年。在沈氏全部作品中,这类大字作品最具震铄古今之艺术影响力。

由此书还可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沈曾植更多是作为求书人而非赠书人的身份出现在师友笔墨交流中的。

沈曾植73岁逝世,由第242首、1914年致罗振玉札之语“弟入今岁颇多昏睡,目力亦遽损,家世罕届古稀,或者远行将息”(第702页),70余岁在其家族中已属高龄,但对这样一位学术通人兼书法大家,这样的生命终止符实在来得太早,友人章梫曾发出叹惜的感叹“惜乎,寐叟!迟死五年,必更有进!”

其实,五年时间怎么能够满足沈曾植晚年的艺术力大爆发呢?他如果多活十年、二十年,比如达到画家黄宾虹的年龄,那么可以有把握地说,沈曾植的书法成就将更胜于其晚年所达到的高度。人们往往习惯了由可见的遗存来下判断,但这样的学术逻辑往往并不靠谱,以黄宾虹为例,他七十岁时的创作水平与其八十岁以后山水画的成就之间,有着实质性的差距。黄宾虹如此,那么对于沈曾植,又怎能以他七十多岁的作品面目来限定倘可延寿若干年后的书风和高度呢?这类学殖深厚的艺术家,一旦进入人生的艺术升华期,在其晚年必然产生一种类乎疯狂的艺术加速度。倘天假以年,沈曾植能得享如黄宾虹、齐白石那样的寿数,那么,他的作品成就必然刷新我们现在所能够见到的一切。

这,是否算得上中国书法史的一大遗憾?

文/王谦,原载《中国书法报》2024年第7期)

作者简介

陆机《平复帖》丨王谦:适宜于欣赏,由读帖体会其骨梗、古雅之气

王谦,艺术学博士,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曲阜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出版著述20余种。论文《从“通人之学”到“通人之书”:沈曾植书法研究》获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优秀文艺评论著作奖,入选《书法》杂志“2022年书法好书榜”。

首页上一页...3456 6
(责任编辑:董硕)
关键词:王谦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