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宴》局部
此种与城市文化的相对绝缘,和骨子里的实用主义,使得初代农民工群体有种我行我素,不顾他人看法的特点:衣服变脏变旧不要紧,只图贴身好干活;打扮山寨与否不重要,只要自己心里觉得时髦就好;饭菜端上手,就要趁热大口往嘴里刨;烦恼再多,也要学会插科打诨开玩笑。农民工的外显性贵在真实,他们的每一寸肌肤都在裸露灵魂。于是,在赵晓东笔下,那些在尘土和废墟中的迷茫眼神、泼洒而匪气的玩乐姿势、以及面对食物的酣畅神态,都让我们直端端地看到生活的五味杂陈,性情的表里如一,以及对现实的妥协和坦然。
具象写实之手法
从创作手法来看,赵晓东始终秉持具象写实的路子,他是一个坚守学院绘画传统的艺术家。从早年中国美术学院附中的求学经历,到后来四川美术学院的修造与为师,都体现出他在写实方面出众的感受力和造型能力。在他眼里,绘画是有“标准”的。严肃的绘画不应屈从于新潮时尚,而应敬畏传承,具象写实绘画是一片背负悠久历史,却可以被不断深耕的天地。画家则要在绘画学理和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个体突破。
站在历史的视角来看,以油画为根基的西方具象写实传统,近百年来在国内的发展演变可谓行色匆匆。上世纪初,西方写实绘画以新文化运动为背景,带着科学主义、实用主义的使命色彩传入国内。解放后,这套系统转而独尊苏俄,以个体特征不甚鲜明的集体性图式,服务于政治宣传。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写实主义绘画终于从苏俄的范式中脱离出来,融入世界。个体觉醒的思潮诞生了被誉为“85新潮”的一代艺术家,他们在观念上走向自我,在形式上则讲究正本清源,重新从世界艺术的版图中拜师取经。随着个体意识的进一步发育,像赵晓东这样更年轻的一代艺术家,则把视角收回到自身,通过生活实践,完成对美术史的观看以及个体身份的自认。因此他们会更彻底地从个体经验维度去建构绘画的标准,创作出更具有“本土”绘画语言的作品。
创作一景
写生是生活贴近艺术的第一步,将偶遇的一幕捕获为绘画图像,看似可以抄袭照相术,实则无法将对象事无巨细地一一还原。画笔有时空轨迹,有取舍选择,有主观感应和创造。从赵晓东的素描手稿中可以看出,他不仅痴迷于那些映入内心的真实形象,还从运笔之初就关注画面自身的抽象之美,无论创作推进到何种程度,画面均呈现出完整的画意。他那富有弹性张力的线条表现,毫不含糊,传达出一种感知与驾驭物象的高度自信。这些线条的痕迹既是最显露思考行迹的完整作品,又成为许多大幅创作的“试验粉本”。甚至透过这些线条围合与暗示的块状区域,我们似乎可隐约揣摩到即将登场的厚笔重彩。
具象绘画的“枷锁”正在于方方面面的精心考量,否则一切形色俱不附体。然而赵晓东的油画创作也充分体现了自律性下的高度自由。他的油画笔触带着明显的方向和厚度,它们相互冲撞、层叠、挤压,塑造出饱满而结实的形象,每一个局部都如同耐看的抽象画,每一处落笔都形同个性签名。他的色彩运用也自成体系:古铜色的胴体,猪肝色的晒斑与厚茧、铅灰色的尘土和汗迹、混杂着斑驳色彩的脏衣裤……均体现出体力劳动的粗犷与艰辛。还有大面积艳俗的背景色块、以及成堆的灰色废墟,隐喻了一个粗野无序的魔幻世界,他的笔触与色彩共同组成强烈的、具有个人识别性的视觉肌理,这肌理坦露了绘画的过程,浓缩了绘画的物质美感,也恰如其分地写照了那个忙乱得如同巨大工地的喧嚣时代。
绘画本体与意义追问
赵晓东的艺术从纯然个体的角度找到了出口,他的周遭生活中处处发生着画面中的片段,通过写生的途径,直接抓取物象和感受,又基于具象写实的严谨学理展开创作,并以富有个人特色的用笔方式和色彩表现,使得灵感得到物质化的定型,呈现出这个时代独有的一种图像肌理。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艺术的求真、自律与自由,这是艺术创作在走向个体化的今天,令众多作者孜孜以求的境界。
《让子弹飞》150×30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