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胡伟丨综合材料绘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胡伟丨综合材料绘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2024-11-14 13:40:2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空白图.png

罗伯特·劳森伯格《四分之一英里画作》

溶解转印、布料、丙烯、胶合板

今天,在许多从事综合材料绘画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或多或少可以看到塔皮埃斯、基弗或劳森伯格的影子。这种“塔皮埃斯现象”或“基弗现象”的背后,既反射出因过分关注媒材而淡化主题的倾向,也反映出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塔皮埃斯、基弗还是劳森伯格的作品,都无一例外地反映了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注,在那些史诗般的宏大巨制中又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于历史的回顾与眷恋,作品燃起的热情之火,焕发出强烈的追诉感和清晰的思想脉络。

反观部分中国的艺术家的作品,对于材料的追求和表现脱离了情感的表达,材料技法的盲目堆砌使作品不知所云。

一、综合材料绘画与艺委会

综合材料的表现影响了创作观念的更新,中国的美术需要与国际接轨,更需要体现它的生命力和时代性,于是综合材料绘画应运而生。

201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成立了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我根据中国美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对于综合材料绘画给出了以下学术释义:单画种材料技法的演进;多画种或多种材料技法的互渗融通;原生态表述。这三个形态分区不管能不能概括出综合材料绘画在当下中国美术发展中的状态和特殊地位,至少可以归纳形形色色的当代艺术表现手法。七年过去了,艺委会主办或承办了一系列的主题展或特展,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综合材料绘画这一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很多优秀作品以新锐的主题呈现和新颖的表现手法诠释了综合材料绘画的理念和特色,我们走出了坚实而可贵的一步,中国当代绘画也具备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平台。

我的理解,中国美协下设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正是要以新的理念调动各画种的创新因素,在“架上”的概念与范畴内,实现各专业形态的观念更新与技法拓展,体现中国绘画当代艺术表现的社会性与当下性,艺委会任重道远。

艺术上的事情是很难用文字说清楚的,像“单画种材料技法的演进”就不仅仅是某个画种材料技法的拓展,它带有演变的性质。比如,某件作品的主题立意受到水墨概念的启发,但不一定使用中国画的材料技法,这时候“演进”的意义更多的体现在思想性的表达,而非材料技法。

而“多画种或多种材料技法的互渗融通”似乎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它的意义在于模糊或打通多画种之间的边界,使当代艺术表现获得更多的能量,从而体现当代文化形象。这与使用材料之多寡是没有多少关系的,综合材料绘画或综合材料的表现并非材料技法的堆砌。

“原生态表述”是国际间架上艺术板块中常见的一种形态,它的样式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受到已有物质美感的诱惑而阐发的艺术表达。比如我们到皖南去,上百年旧屋的一块墙壁因发霉、生苔、剥落形成动人的美感,使人过目不忘,就要考虑用什么样的主题来表现,在用什么样的材料技法来呈现这种美感。这个“原生态”是一个刺激源,“表述”才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刚刚谈过综合材料绘画的三大形态分类,但没有具象和抽象的区分。如果从材料技法上来讲,具象更容易做,从主题性来说,具象作品更容易把握和表现,抽象作品对于思想性的要求更高,对于主题的要求会更加挑剔,没有一个好的主题以及对思想性的把握就很难出好的作品,它的形象往往是某种艺术概念的升华,是思想性和生活形态的链接。

材料技法与精神诉求是不可能分开的,如果材料技法是“形而下”的话,精神诉求便是“形而上”。至于抽象绘画在当下比较受关注,那是因为有些作品更适合以用抽象的形式来表现,并不是说在当代艺术表现中抽象作品具有替代性。具象作品和抽象作品应该具有同等的学术地位。

应该说,表现时代精神是所有艺术家的追求,只是观点和方法又不同。我认为,只有把古典带到今天,才能完成当下艺术表现。面对传统,我们必须有“立场”和“态度”,才不会照本宣科,传统才能为我所用。有一些传统中的概念,比如“水墨”或“用笔”,在当下文化语境中,性质和作用早就发生了变化,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专业属性,成长为今天的语言符号,我们就不应该墨守陈规,跟着它们一步一趋,这就需要有当下的态度和今天的立场。

前面已经说过,今天的时代要求艺术家必须有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比如怎么样来看传统,怎么样来看历史的发展和今天的文化需要。如果我们把古典作为精神追求的载体,那这个古典就要以今天的态度来对待,从而发生质量的改变,才能走入今天的生活。否则它将无法对应新生事物,无法对应当今世界,成为博物馆的古董。

这个问题又得回到社会发展和文化需要上来了。我们讲西方和东方、古典和当代,是因为它们之间本身就是有联系的。西方有些文化元素是积极的,有些则相反,中国也是一样。说到当代艺术表现,应该说西方走在我们的前边,这与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有关,不能孤立地看待一种文化现象。西方艺术史的脉络是比较清晰的,基本上沿着社会发展的轨迹推进,若把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艺术史与中国同时期艺术发展史相比较,我们就不难看到我们的问题。客观地讲,在近现代艺术发展的历程中,西方在观念更新和材料技法的拓展上都显示出积极和开放的态势,两相比较,我们却经常陷入停顿和困惑的境地。我们总是担心失去传统,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谈到水墨,我们就会想到中国画、书法等等程式化的东西。讲到用笔,自然会联系到一波三折、折钗股、屋漏痕、如锥画沙、如绵里裹针这些讲究,这没有什么不好,这些东西是中国书画赖以传承的根本法则,但它们也需要与时俱进。叶浅予先生对于中国画的教学和创作看得很透,他用“中国画的问题是软硬笔头的问题”这样一句话,概括了中国美术界苦苦论争了几十年的大问题。所谓“硬笔头”指的是西方对我们的影响,“软笔头”则指中国画的传统,我们既然接受了西方,又要继承传统,就要把“软笔头”用硬,而“硬笔头”又要用软。

我在画水墨类作品的时候,有时用笔,有时用盆或盘,有人问我它们的区别以及“用笔”的问题,我认为在艺术创作的瞬间,工具核材料的选择全由心生,我没有感觉到它们的不同,这种时候“笔”在心中不在手上。这又要谈到一个表现的问题了,有时候非常渴望感受到毛笔在纸面上行走的“触摸”快感,有的时候又希望获得“坠落”的体验,还有些时候又在追求触与不触、抚摸与坠落交融的效果,这些,都是作品思想性的表达和作者身处某种创作情境中的表现,刻意地追求所谓“用笔”我们就会失去很多东西。

我们不会盲目地接受一些东西,也不会简单地排斥另一些东西。中国的美术成熟起来了,同样不会盲目地追随西方,更不会因为当代艺术表现而丢掉传统,在这个方面大可不必过于操心,我们只需要前行。

现在大家都认识到,近20年来各美术院校开展的材料技法研究教学,以及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举办的各类学术展,已经对国油版等画种的技法表现产生了的影像,技法的拓展又影响到对题材和构思的思考,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姿态。

正因为综合材料绘画是独立于国油版等传统画种的当代艺术表现平台,它才能够较少受到传统模式的束缚,积极推进各类艺术实践,它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美术当代艺术表现的整体格局将会产生深刻影响。

“中国的当代”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个人认为,“把古典带到今天”,实际上是一个“生长的古典”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当代即古典。比如,敦煌壁画或克孜尔壁画的现状美感就是“生长”出来的。古代壁画经历了上千年的洗礼,才形成了今天的面貌,壁画因年代久远形成的变色以及剥落龟裂、风侵雨蚀和人为伤害改变了壁画的原貌,甚至盗画人留下的刀痕斧迹、洞窟坍塌流落于画面的沙石泥浆都成为画面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壁画的面貌还将继续改变,这是天工之美,所以说古典是在“生长”的。我们之所以对这些美仑美奂的壁画一往情深,既有对传统的钟爱,也是因为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现状美感触动了我们今天的生活体验,满足了我们当下审美的需要。

关键词:胡伟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