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
看,这个世界
——汪鹏飞的游走和记录
策展人
孙晓枫
艺术家
汪鹏飞
出品人
李揽月
开幕时间
2025年1月4日15:00
展览日期
2025年1月4日—3月30日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10:00—12:30/13:30—18:00
展览地址
桂林市七星区东边洲路与穿山东路交叉口西南100米井田CROFT
汪鹏飞是一个善于克服自身惰性的人。
汪鹏飞总在游走中寻求改变,寻求精神上的感应与塑造,寻求提升对于绘画的认知。各个地方的寓居,给他带来不同的观察和感受并诉诸绘画行动,被描状出来的人物、风景、静物,成为佐证汪鹏飞不同阶段精神状态的依据,保留了每个阶段特定的问题意识和思想进路,作品成为留给时间和记忆的信物,朴素的图像标识下的节点,留下一段段故事——与生活与艺术的种种纠葛。
创作于2007-2009年左右的《历史的回声》系列与《记忆之城》系列,为他早期重要作品。汪鹏飞以而立之年的担当感回溯了历史,并感应到历史在一个充满理想激情的青年身上的能量投射,历史的回声浑雄而悠远,年代的光华斑斑驳驳,曾经作为现场的历史空间被时间肌理化,人事褪尽,繁华不再,悲怆感凝固为壳。为历史中的时空造像,汪鹏飞成为一个负重前行的人。这一时期的风格,明显受到了德国表现主义大师安塞姆·基弗的影响,他的作品因深沉历史反思意识,视野宏大,构图上追求崇高感,有很强的精神张力,在无人之境的静默处辨析时代叠层中的惊雷丛起。汪鹏飞用仰视的角度,谦卑地立于历史的苍穹之下寻求着精神的升华与涤化。他在一则笔记中言道:“精神性的绘画是我的艺术理想。几年来,我用创作实践去表达对精神性绘画的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锤炼和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诚然,对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历史感与宗教性的追求让汪鹏飞面对着悲剧精神的感召,自上而下的观照,汪鹏飞孤零零地站在舞台中央,四周空旷,鸦雀无声,一束强光,重重地砸在汪鹏飞的身上。
《历史的回声》之二,160cmx150cm,综合材料,2007
《殇》、《西口古道》、《黄河铁牛》、《雷峰塔》等作品,仍然属于汪鹏飞那个阶段绘画风格和路径的延续。饱满的情绪、凝重而带着镌刻力道的笔触,画面的质量感让注目之境有了纪念碑式的力量和压迫感。这一时期,他一直穿行于中原地区和大西北,走过山西,甘肃,陕西、河南等地,在右卫、云岗石窟留下了一系列作品。驻足与凝视成全了汪鹏飞的创作,所到之处,必心向往之,陌生、荒旷而苦寒的西北,汪鹏飞当做是精神的淬炼,与风沙为伴,在苍茫的历史尘埃中感应个人的渺小,用色彩、笔触捕捉洪荒之力,古城在视觉上呈现出来的团块感,像天上掉下来的石头,像地里长出来的石头,浑然混沌的天地一次次让汪鹏飞感受到神性与宗教感的降临。
自2014年到2024年十年的甘南写生,是汪鹏飞深化主题,确立个人风格,完善技法系统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他与钟涵先生、李延洲先生和喻昌农多次去到甘南写生,有四五年更是自驾两三千公里,深入其中,记录甘南的生活、风土、宗教。汪鹏飞和甘南人一起生活,同吃同住,跟着牧民驱赶着成千上万的牛羊“转场”,感受着布满砂砾的路道上那些穿山过水长跪的人,看着牧民在市集上贩卖完牛羊后在归途中那种近似于道别和生命离弃的凝重与哀伤,甘南人信仰佛教,贩卖等于是间接的“杀生”,那种沉甸甸的原罪感和忏悔意识,一直郁结在甘南人的心中。他们粗粝的外表,饱含着一颗良善的因果之心,饱含着对众生的怜悯之情。“他们很多人的手像风化的树皮”汪鹏飞这样描述。
《黑白变奏曲》(局部),200cmx800cm,布面油彩,2020
甘南对于生活在大都市上海的汪鹏飞来说是一种异质的存在,形成了与他原来所处的上海、安徽等原生语境之间的巨大张力、在两极之间来去,汪鹏飞成了一个自渡的人。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渗化濡养成的不同的精神生活、生活方式、内容、路径与行为规范的强落差,反差极大的视觉构成,在汪鹏飞眼里,有一种“超现实”的意味。人迹稀渺的古城、游牧的列队、长跪的人、沉郁庄重的庙宇、戈壁和干涸的河床……一切都在缓慢地发生,那是一种长在大地的沉静体验,一切悬浮之物慢慢沉降到大地之中。汪鹏飞在甘南人的身上感受到沉下心活着,不求得一时的回报是善待生命后最大的回报。这种特定的时空体验,往往让人充满着强烈的宗教情绪,萌发出面对生死两极的终极追问。甘南时期,汪鹏飞借鉴了高更作品《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的追问方式,参照了蒋兆和先生《流民图》那种视觉构成和舞台式人物站位节奏完成《苍》(200CM×600CM)、《赛马会》(220CM×1000CM)、《黑白变奏曲》(200CM×800CM)等巨制,繁复的人物安排,中景和远景相互穿插的场景布陈,开阔的视角记录甘南人的生活,刻画出一种独特的甘南气质以及甘南人内在的精神品格。尺幅较小的《玛尼堆》(100CM×150CM)、《转场》(100CM×150CM)等作品,也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前者弥散着米勒作品《晚钟》式的宗教情绪,笔法拙重疏阔,后作则记录了转场时牛羊群的千军万马状,画面充满形式感,白和红的强烈对比中平衡了苍茫和热烈的矛盾。从甘南系列中不难观察到汪鹏飞对绘画问题、语言问题的一直思考,而他也不断地为自己的技法制造可能和参照,这是题材之外的另一条线索。
多年在甘南的观察、写生和生活的经验,汪鹏飞得以近距离地体验甘南生存中最为微弱的频动,用简括的手法为甘南精神造像,这是一个平视的角度,所有的情绪,对于宗教精神的理解,落实到活生生的族群,落实到个人每个容易被忽略的行为细节之中。
《西西弗书店》(局部),数码绘画,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