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赵景宇艺术随笔 | 丹青寻雅意 翰墨共芳尘

赵景宇艺术随笔 | 丹青寻雅意 翰墨共芳尘
2025-02-10 13:59:3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当我把这座沉甸甸的铜像雕塑放在先生手中的时候,我能够分明地感知到杨国光先生的那种激动和喜悦,先生颤抖着双手接过秦征先生的铜像雕塑,目光里闪烁着泪花!随后我们打开《画舫》纪念专刊,再次重温秦征先生一幅幅经典的美术作品。特别是翻阅到秦征先生的那幅《家》的时候,我向先生讲起,在纪念座谈会上冯远先生对于《家》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他认为秦征先生的这幅作品是完全可以和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比肩而立的,或可说就是现代版的《流民图》!杨国光先生频频点头、深度认同。应该来说,《家》这幅作品对于秦征先生而言意义非同一般!秦征先生虽历经风雨沧桑而痴心不改,用手中的画笔,饱含深情地努力践行着“艺为人民”的文艺宗旨,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批油画精英,同时又是新中国美术事业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他以一颗赤诚的拳拳报国之心投身于新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滚滚洪流之中,他的艺术是在枪林弹雨中产生并历经革命烈火和蹉跎岁月洗礼之后巍然耸立的精神丰碑!他的人生更犹如烛照东方的智慧永远闪耀在其奔流不息的生命长河中!

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秦征先生与何家英先生的故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1980年,何家英先生即将在天津美术学院毕业,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因何家英先生是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考入天津美院的,按照当时的政策,只能是哪里来回哪去,但秦征先生就是这么爱才!得知何家英先生的档案已经被天津市教育局从天津美院提走,第二天就要退回天津市宁河县赵本公社大邓大队,秦征先生骑着自行车,亲自到天津市委找到当时的白桦市长,表明原委,并当场写下申请材料交由市长批示后才把何家英先生的组织档案留住,之后就是何家英先生留校任教的事情了。后来何家英先生深情回忆到,“没有秦征就没有我何家英,他是我生命中的大恩人”!而何家英先生在我看来亦并非是常有的“千里马”,秦征先生则更是“伯乐”中的“伯乐”了!

《杨开慧》(何家英先生绘)

戊戌金秋时节,我在上海为何家英先生和陈佩秋先生学术策划了“无负芳华———陈佩秋·何家英中国画作品展”,展览轰动了上海滩!此次,我亦给杨国光先生带来了一本珍藏版的《陈佩秋何家英中国画作品集》。我深知,杨国光先生是非常钦佩陈佩秋先生的。先生言,陈佩秋先生的艺术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我和杨国光先生边喝茶边欣赏着画册并认真地对先生说,“陈佩秋先生的作品吸收了法国印象派的艺术元素”,杨国光先生顿时深情激越起来,说到,“您说的太对了!陈先生的作品中那种朦朦胧胧的感觉,这种艺术效果前人是没有做过的,而且她这个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的创新,和现在的某些人所谓的“创新”是绝对不一样的”!我随即对先生说,“现在的所谓的“创新”那叫“标新立异””!杨国光先生连声说到,“是的,是的”!在何家英先生的水墨人物画《杨开慧》作品前,杨国光先生止不住地啧啧称赞,我说,“何家英先生的这幅作品可以说是其写意人物画的巅峰之作,更可以说是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经典中的经典”!先生欣喜地品读着画册里的每一幅作品,并对我正在撰写的艺术随笔集《追寻美的历程》所遴选入编的艺术家深度认同,体现出了一定的学术高度和艺术高度!我再次对杨国光先生吟咏起为他做过的一首诗:冷峻观天下,从容向远横。净心凝铁质,清骨自峥嵘。宁作青云伴,杂丛不与争!先生微笑着,并以坚毅的目光注视着我,我亦会心地与先生畅谈艺事,开怀不已!

陈佩秋先生作品赏析

9c503c5b2c18a20f8d849e93aed2698.png

关键词:赵景宇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