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远行与归望:七位艺术家的视觉叙事与时代回响——郭笑菲谈“中国视觉-当代艺术七人展”

远行与归望:七位艺术家的视觉叙事与时代回响——郭笑菲谈“中国视觉-当代艺术七人展”
2025-03-28 15:38:0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布面丙烯 80cm × 60cm 2025年

如果俞晓夫画中对历史片段的怀旧带有自省与批判性,那么郭润文则在高度商业化和网络化影响下愈发支离破碎的当下世界中,不断从古典美学中寻找延续性的生命体验与精神家园。当画室的老红砖房被摩登高楼取代,昔日熟悉的空间不复存在,画家反而在英国那些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中寻得了一丝生命经验的延续性与慰藉。郭润文写生作品《雨后的约克》呈现了雨水冲刷后的河面,空气湿润,夏季的树叶被洗得翠绿,老砖房错落其中,仿佛定格在某个历史瞬间。

郭润文雨后的约克

布面油画 50cm × 60cm 2024年

郭润文的画面构图富有戏剧性,光影交织,使作品不仅是对现实场景的描绘,更带有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他笔下的人物常流露出或眷恋、或沉思、或沉浸于白日梦,或寂然入睡的神情。这种对“别处”的向往,似乎既是对现代社会中流离无定的叹惋,也是对时间不可逆转的惋惜,而这正是现代性深处的核心忧思。

《女孩与木偶》犹如一场缓慢的梦境,女孩面前的木偶仿佛置身于一个抽象的异空间,虚构且游离于现实之外。画面中弥漫着一种超然的静谧,木偶的存在既真实又幻灭。女孩的凝视带有不确定性,她与木偶之间的关系若即若离,既像是操控者,又像是被吸引入另一重时空的观察者。这种模糊性赋予画面梦游般的氛围,使现实与幻想交错,时间变得缓慢而游离。木偶的形象不仅是童年的象征,更像是记忆碎片在画面中的浮现,在想象的叙事中延展,也使空间被时间化了。

郭润文女孩与木偶

布面油画 60cm x 70cm 2015年

对旧物的眷恋与近乎执着的描绘,同样贯穿于黄鸣的创作之中。黄鸣的绘画以旧物、草席、书籍等元素构建了一种既具象又抽象的视觉语言,在落日映照的色彩和斑驳碎裂的肌理中承载着时间的痕迹。这种对旧物的执着描绘,不仅是一种怀旧的情感投射,也是一份对历史沉积的深思,如同杜甫《秋兴八首》中对家国兴衰的遥望,在冷峻的现实之下蕴含着对往事不可追忆的哀愁。而黄鸣的绘画,在这种时间感之外,还游离于个体经验与更广泛的社会脉络之间,并与当代中国艺术中的民间实践产生了某种共鸣。

草席、旧书、残破的器物,都可以被视为“民间”的物质残存,承载着一种未被官方话语体系收编的、日常化的历史。这些元素不仅在视觉上营造出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张力,也在文化意义上让艺术摆脱精英单向叙述,进入到更广阔的时间与记忆场域。然而,与“民间前卫”艺术的集体性不同,黄鸣的作品依然保持着强烈的个人化抒情。他的画面常带有一种鬼魅般的氛围,那些重复出现的年画、斑驳的书籍、荒寒的草席,都仿佛是时间的幽灵,在过去与当下之间游离不定;它们既是逝去岁月的象征,也是现实疏离感的折射。

黄鸣大沉香之四

关键词:中国视觉,当代艺术七人展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