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DeepSeek谈艺 | 杨参军:写生不是目的,而是通向真实的路径

DeepSeek谈艺 | 杨参军:写生不是目的,而是通向真实的路径
2025-04-16 15:53:2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在当代艺术界对观念艺术趋之若鹜的潮流中,杨参军的油画作品以其对自然景观的执着描绘构成了一种近乎固执的抵抗。这种抵抗不是简单的怀旧或保守,而是一场关于视觉本质的深刻哲学辩论。当我们的眼睛被数字屏幕“驯化”,杨参军笔下那些看似传统的风景画实则是对视觉自主权的一次次夺回。他的画布上,色彩重新定义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于色彩的处理方式不是对自然的背离,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忠诚——忠诚于绘画作为独立存在物的尊严,忠诚于艺术家作为创造者而非模仿者的主体性。

杨参军 Yang Canjun

祁连山下,2024

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

110H X 200W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杨参军的画作中存在着一种深刻的矛盾——越是追求对自然的忠实,就越是凸显出绘画的人为性。在他的《肃南风光》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地理学意义上的肃南,而是“肃南”这一概念在画家意识中激起的全部感官记忆与情感反应。画面中的沟壑纵横与其说是对大地的描摹,不如说是内心图景的外化。杨参军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了对自然景观的“祛魅”与“复魅”同时进行的过程——剥去自然作为外在于人类的客体神话,又重新赋予其作为人类精神对应物的诗意光辉。

杨参军 Yang Canjun

肃南风光,2024

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

80H X 120W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将杨参军置于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谱系中考察,其独特性更为凸显。杨参军保留了绘画过程中的“手迹”,相对于其他人将自然符号化的表现方式,他又坚持了景观的可辨识性。这种中间立场使他的作品成为讨论“绘画性”这一概念的绝佳案例。在他这里,写生不再是习作,而是一种修行。在杨参军的艺术世界里,写生不是目的,而是通向真实的路径。他的每一笔都在追问:当所有技术手段都可以完美复制自然外观时,绘画存在的理由究竟是什么?杨参军的回答似乎是:绘画的理由恰恰在于它的不完美,在于它作为人类手工产物所必然携带的主观印记。

杨参军 Yang Canjun

1234...全文 5 下一页
关键词:杨参军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