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里还有满满当当的储物架。架上物品丰富多样,各类颜料管、颜料盒有序排列,彰显着艺术创作的气息;书籍堆叠其中,或许是艺术理论典籍或灵感来源读物;还有不同材质、用途的盒子,有的写着“颜料”,有的标着“本子”,清晰标识着内容,方便取用。它们相互交错摆放,看似杂乱,实则是来源老师日常创作痕迹的真实记录,承载着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02 采访
采访者:有颜有料研究所
受访者:来源
问:您能否描述一下日常的工作习惯?
答:每个艺术家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去往工作室,我到工作室有时候未必是工作。这是我的私人场所,可以说是精神庇护所,我进入这样一个空间,就比较安心和放松。相对来说,我比较注重生活,我一进来并不是马上开始工作,比如说我要先放个音乐,喝个咖啡,其实就是磨蹭、消磨时间…
我觉得艺术家工作的状态,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些人可能一进工作室就开始工作,对我来说则需要一点启动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中,我脑海里会想等会这个画怎么进行、今天可能要到什么程度。
问:在平时的画画过程中会不会经常遇到瓶颈,您又是怎么应对的?
答:在艺术创作中,遇到瓶颈或困难是十分常见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我通常会选择暂停片刻,休息一下,喝杯咖啡,放松心情。创作的过程往往是与作品“较劲”的过程,你试图掌控它,但可能在反复尝试后依然感到挫败,这种时候,我会不服气地再尝试几笔,如果依然不理想,便暂时放下,去做些别的事情,稍后再回来继续“收拾”它。当然,创作中也会有非常顺利的时刻,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我们称之为“心流”吧。在这种状态下,周围的环境甚至时间仿佛都消失了,整个人完全沉浸在创作中。不过,这种状态并不常见,更多时候创作是一种痛并快乐的过程。
创作的节奏往往是断断续续的,一幅作品可能需要一两个月才能完成。如果有整块的时间,进度会快很多。许多作品在开始时我会先做好底色,这是一种预先准备,也是对画面尺寸和基调的初步规划。油画创作尤其复杂,虽然可以使用空白画布,但我更倾向于利用底色来营造不同的色调效果。底色的作用并非被完全覆盖,而是通过巧妙利用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沉思》华贸教育集团美术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