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从“南去北来为何事——张小纲艺术展”看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水彩画创作

从“南去北来为何事——张小纲艺术展”看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水彩画创作
2025-05-02 14:06:2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作为湖南美术馆捐赠研究展系列,此次展览也是百年湖湘美术史梳理的组成部分。湖南美术馆馆长田绍登对张小纲的无偿捐赠表示感谢,并对艺术家的慷慨和大爱表示感动。捐赠和展览的顺利举行,让他对湖南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研究展”项目有了更大的信心,艺术家们的信任也成为美术馆工作的动力。

讲座:

新时代语境与中国水彩画创作

以展览为契机,湖南美术馆组织了“新时代语境与中国水彩画创作——走进张小纲的艺术人生专家讲堂”,对新时代语境与中国水彩画当代属性进行深度探讨。讲座由李辉武主持,邀请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梁江、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美术》杂志学术交流部主任杨灿伟、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周功华、湖南美术馆馆长田绍登以及艺术家张小纲参与。正如于洋所说,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大问题,而张小纲作为个案成为了问题的抓手。

4.jpg

艺术讲座现场

于洋:水彩画在“三大体系”中的发展空间

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指出,水彩画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三大体系”中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学科体系来看,中国大学的美术院系多数没有水彩画专业,也没有独立的水彩画系;从学术体系来看,一些重点问题、个案问题都没有得到非常切实深入、个案化、考据性的研究;从话语体系的角度,一些技法术语仍然在建设中,至今没有非常成熟的、获得大家普遍认可的经典专著。而且,水彩画自身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中很重要的特性是以轻写重,即通过自身的话语特点完成书写和叙事。它的难度在于归纳和取舍,以及如何寻求自身本体的边界。

于洋认为,张小纲在艺术实践中对用水彩画呈现中国语境以及水彩画的抒情性和叙事性探索做出了很多尝试。其中,运用撞水、撞色等技法,并将中国画传统花鸟画法融入其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特征。尤其是他90年代画的《椅子上的瓶花》给于洋留下了深刻印象:午后阳光从窗子照过来的场景,画面静谧唯美,简约抒情,凸显了水彩画的特色。

5.jpg

展览现场,远处的作品为《椅子上的瓶花》

“中国语境的表现不仅局限于故土山水,还涉及对时代感的捕捉。”于洋表示,张小纲的早期创作聚焦于对湖湘文化的深刻描绘,近年来通过作品如《蛇口开山第一炮》和盐田港主题画作表现将新时代的家国变化。以往水彩画在主题创作中较少被提及。张小纲的这批作品不仅展现了深圳作为国家发展桥头堡的新时代风貌,也体现了他对水彩画在宏大主题表现上的重要贡献,为水彩画的“中国语境”赋予了新的内涵。

梁江:中国水彩画的现代化和中国化

“水彩艺术是一个外来画种,且属于小画种。在当代艺术领域,它并不像油画或中国画那样被广泛重视。在王肇民先生之前,水彩画的地位较低,通常被归入基础训练的范畴,与速写、素描一起被视为美术教育的基础。”中国美术馆研究员梁江回顾在中国美术馆工作期间如何发掘水彩画大家王肇民先生的过程并表示,王肇民先生作为当代水彩画领域的重要人物,在世时并未得到应有关注,在孤独中坚持创作多年,其艺术成就和价值长期被忽视。如今,水彩画已成为全国美展中的重要门类,这与几代人的努力密不可分。

梁江认为,以书法艺术和唐诗宋词因为时代语境变化而无法被超越作为参照,中国水彩画的现代化和中国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化是指在技法、观念和艺术语言上符合当代人的精神诉求,能触动人心;而中国化是要让水彩艺术应与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体验相契合以引起共鸣。同时,水彩画也有其自身的特色和边界,不能轻易逾越。

6.jpg

张小纲《荷·梦系列作品之二》145cm×196cm纸本、水彩、丙烯2013年

关键词:张小纲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