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开始前李一老师表示:“名家示范课”兼具言传身教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言传身教”是中国书法学习的传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教学特点。
本次《章草的传承与创作》课分为两部分:一是介绍章草的演变与发展,章草的特点,章草书法的用笔结构,并分享学习章草的体会。二是现场示范,呈现大字章草和小字章草的创作。
讲座现场
为何学章草?
从专业书家的视角来看,能否博涉多优、精通五种书体是衡量其专业水准的重要标志。章草是规范化的草书,是学习草书的起点。当代书法强调融会贯通,注重帖学与碑学的融合,以及不同书体间的相互促进与生发。学习章草可促进其他书体,相互提高,同时对书法史的学习研究、作品创作都有意义。
章草的几种说法,各有其据
其一,史游作草书《急就章》(本名《急就篇》),后来省去“急就”二字,但呼“章”。其二,因汉章帝喜好这种书体,并命杜度等奏事用之,故得名。其三,此种书体,用以上事章奏,因而得名。其四,取“章程书”意,意即其草法规范化、法则化、程式化。
李一老师现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