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和黄宗贤院长对谈已经很长时间,但黄院长从草原到雪域高原、从西北大漠到江南水乡,辗转四面八方,在不同的学术讲座上发表他的艺术学理论见地、在美术与设计论坛上挥斥方遒,且不时在草原、山林、湖泊之间写景描画,难有空暇。因此,延宕至今终于向黄院长发出邀请,他慨然应允,才能有这一次深入对谈的难得机会。之所以热切地邀请他来对话,是因黄院长出身于美术领域而有着宽阔的视野,在美术史、艺术史、艺术理论研究上颇有建树。比较特别的在于,他还有深厚的创作基础,同时有综合性大学和专业艺术院校的任职经历。此外,中国的艺术发展包括美术史论的发展,在时代的变更之中也有多样的景观。因此,也特别希望从黄院长的感知中获得启发。
(文/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师大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师大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来源:艺术教育杂志)
一、坚守教学科研,不懈进取
周星:黄院长,请给我们大致介绍一下,您从求学到学术研讨,到承担各项职务的基本经历,以及在这其中有什么样的所得和感知。
黄宗贤:我在艺术教育与艺术研究领域摸爬滚打很长时间了,经历似乎很丰富,其实也很简单。我就是一个从来没有离开过艺术教育岗位和一直坚守艺术研究的教师。在几十年的过程中,长期担任学院的行政职务,也一直在艺术教育和艺术研究领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兼任了一些学术职务。但可以说教师是我唯一的身份。从教已有四十多年,从青春岁月到花甲年龄,从来没有离开过教学课堂、育人的岗位。在漫长的教师生涯中,基本做到了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一线教学,倾情三尺讲台。数十年来,我在担任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同时,重视并乐于担任本科教学工作。长期以来除从事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外,还领衔开设了多门全校艺术类公选课平台课,参与教育部组织的高雅艺术进校园全国巡回演讲,主讲了数百场面向学生和社会听众的有关艺术和美育的学术讲座。可以说从内蒙草原到雪域高原、从西北大漠到江南水乡,都留下自己教学、讲学的轨迹。对于艺术和审美教育,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因为在我看来,艺术和审美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社会的需要,更是自我心灵的需要。这一辈子能与艺术和艺术教育结缘,真是一件幸运的事。还有哪个专业比艺术和艺术教育更能给人以快乐和自由?正因如此,我不仅始终如一坚守高校一线教学,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而且关注并参与基础艺术教育工作。近几年我最高兴的事是自己主编的《高中美术鉴赏》在国内被普遍采用,获得了国家首届教材建设奖,同时我担任了人民美术出版社新编《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美术教材》和《高中艺术教材》两套教材的总主编。做基础阶段艺术教材工作,对于自己的科研绩效没有任何作用,但我相信这是一件极为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一本专著可能是小众的,而一套好的教材能惠及很多人甚至几代人。无论是大学艺术教育还是大众美育,抑或基础艺术教育,对于人和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艺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力求通过美的知识传播实现智性与美感的开启,通过艺术与学术训练培育创造性思维,通过艺术教学与美育的过程塑造完善人格。
残荷,油画,150×140cm,2025
海之南,油画,80×60cm,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