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预言的寓言》中,3D打印的玻璃钢神像被刻意矮化至地面,而人类躯干以机械臂悬挂于展厅中心。这种空间倒置直接挑战了传统宗教艺术中的等级秩序:当宙斯与观音的头颅被安装在机械关节上,当人类躯体以钢铁支架支撑悬浮,神与人的权力关系发生戏剧性反转。作品通过玻璃钢的工业质感与神像的神圣符号形成反差,揭示出信仰体系在技术时代的异化——诸神不再是精神图腾,而沦为可拆解重组的文化零件。
《手稿的矩阵》纸本综合材料,可变尺寸,2021年
这种对存在主义命题的关注,在其近年创作中愈发显著。当他以变形的几何体暗示人类精神的异化,以循环的机械装置隐喻现代性的困局,以消逝的光影符号象征传统价值的退场时,实则是在为这个信仰碎片化的时代绘制精神地图。他的作品如同一个个存在主义的剧场,让观众在视觉的震撼中,遭遇关于“我是谁”“我们向何处去”的终极叩问。
《归途》影像装置,2025年
结语:在破碎中编织希望的星图
范勃的艺术是一场持续的解构之旅,却在解构的废墟上埋下重构的种子。他解构传统艺术的媒介边界,却在跨媒介的实验中重建感知的神圣性;他解构文明符号的固定语义,却在符号的狂欢中孕育新的文化共识;他解构学院派的精英叙事,却在社会介入中重塑艺术的公共性价值。这种在破碎中编织意义、在混乱中寻找秩序的创作姿态,恰是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时代的有力回应。
《神之柱》玻璃柜、石膏像,可变尺寸,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