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陈卫国 | 三千黄沙漫丹青——西北地域美术的当代认知与创作实践回望

陈卫国 | 三千黄沙漫丹青——西北地域美术的当代认知与创作实践回望
2025-05-15 15:22:4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敦煌文化、敦煌美术在今天影响力不断扩大,对于敦煌及不断更新发展的莫高精神而言,如何表现、如何选取切入点,是艺术创作构建“敦煌”的首要显现。通过描绘敦煌文化、石窟风貌、丝路文明以及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的壮举与成果,吸收中国画意蕴抒情的特质,笔者将多年来对西北地区积蓄的情怀呈现于画面。研究、挖掘、表现和传播敦煌文化,是文艺工作者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弘扬民族传统、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路径,更是新时代彰显大国风范、谱写文化交流新篇章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综合材料的跨媒介“挪用”

综合材料绘画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艺术家创作的媒介局限性,给予艺术家更大的发挥空间。材料的丰富性让艺术家突破了媒介的局限性,运用一些从未在美术领域使用的材料来阐释观念。这种跨媒介的艺术表达是一种对材料、对环境甚至对自然的“挪用”,从而构成观念与现实的统一,引发一些人文与自然之间的新联系。综合材料绘画之难点在于对不同材料的精准把控,什么材料在什么状态下经过什么样的处理,能达到什么样的状态,从而传达什么样的主题,看似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伴随着更多问题。在材料的选择问题中,给材料赋予地域性特色,用画面所表现的景象所存在环境中的真实物理材料进行创作,例如敦煌鸣沙山的细沙,河西走廊古城墙边的土块,黄河铁桥脱落的铁块,不仅让画面的创作更加灵动,走出材料的限制,也让画面富有与所展现的景象一致的气息,更让画面带有真实可感的特殊意义,让材料成为沟通现实与作品的桥梁。

5.jpg

图5陈卫国丝路明灯布面综合2024年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综合材料绘画进京作品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综合材料绘画进京作品《丝路明灯》(图5)就是基于地域性材料选择的创作尝试。敦煌莫高窟的点灯活动始于五代时期,根据道真和尚遗存的《腊八燃灯分配窟龛名数》记载,每逢腊八时节,当地民众会聚集在莫高窟,举行盛大的燃灯活动,在各洞窟内点亮灯盏,总灯数超过700盏,形成夜幕下“一川星悬”的壮观场面,以表达对幸福生活和风调雨顺的期盼。在绘制作品的过程中,材料的融合堆叠使天空逐渐形成了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形象。将祖国河山融入夜空之中,一则体现中国山水画蕴含的独特东方意味,二则统一莫高窟壁画与中国山水画这两种中国传统艺术的共有内核,三则寄寓祖国山河无恙、国泰民安的祈愿。山水之间点缀的繁星从藏蓝色的夜空里射出光芒,如茫茫沙漠之中出现的一个个敦煌石窟,在荒原之上闪耀。这些石窟历经千年风沙,早已改变模样,但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却像这满天繁星,从古至今始终闪烁在人们的头顶。

6.jpg

图6陈卫国黄河魂·将军柱布面综合2022年

在笔者近年来的创作中,《黄河魂·将军柱》(图6)、《八步沙计划》(图7)系列作品等都是使用综合材料进行绘画的尝试。《黄河魂·将军柱》的创作中使用了百年黄河铁桥上脱落的铁块,不仅让画面更加厚重有力,也让画面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纠缠。将材料媒介本身的质感与西北文化有机契合,也进一步从媒材介质的物质性上升为精神意识的主观表达,深刻体现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材料本身的综合性、多元性、融合性也增加了传统绘画审美价值的可能,达到自然、文化、历史等诸多感知的交融。运用丰富的材料,一层层塑造和打磨画面的质感,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沉郁与广袤,更像涌动着的江河一般具有生命活力和无限张力,可谓区尺画布容纳万顷天地。

7.jpg

图7陈卫国八步沙计划之八布面综合2021年

关键词:陈卫国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