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筑梦 大有可为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以创作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为工作的中心环节,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一大批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美术精品问世。
回顾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过去十年走过的历程,在创作实践与理论建构层面所取得的成就,是青年艺术家、艺术学理论学者及高校教育工作者在美术领域对讲话精神的弘扬践行,蕴含了其对讲话精神的深刻领会。他们将作品创作于祖国的大地上,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向祖国和人民呈献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美术佳作与理论成果。
十年间,山东青年美术创作人才及艺术理论批评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的领导与指导下,理论委员会策划开展了“美从何处寻”“新从何处觅”青年艺术家系列访谈活动,在高校艺术学理论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与山东青年美术家之间搭建了互动交流平台,为高校美育工作添砖加瓦。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投身于书写伟大时代、反映时代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美术事业。他们深入人民精神世界,以美术的语言引起人民思想共鸣;他们胸怀文化自信,在文化两创方针指引下,致力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值此讲话发表十周年之际,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又精心策划组织了“十年筑梦 大有可为”系列专访,邀请几位艺术家及艺术学理论学者结合自身创作与理论实践,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核心观点展开回顾学习与深入解读,为山东青年美术事业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十年筑梦,牢记使命,大有可为;新的十年,奋楫扬帆,赓续前行。“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山东青年美术家将谨记讲话精神,新的十年,初心不改,再出发。
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
承古拓今,生生不息
——张嫣格访谈
采访者:张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2024年是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讲话》的重要内容之一。可否请您结合自己的学术成果,谈一谈在艺术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应如何践行文化“两创”方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张嫣格: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了这个非常重要的讲话。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而且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近十年来,中国文艺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百花齐放的状态。尤其是山东美术界举办了一系列关于文化“两创”的大型展览,在这些展览上可以看到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以人民为导向,立足于传统文化底蕴,尤为鲜明地展现出山东的优秀文化底蕴。文艺创作由原来的高原向高峰逐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