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DeepSeek谈艺】何占福 | 笔塑西北风骨

【DeepSeek谈艺】何占福 | 笔塑西北风骨
2025-07-02 15:15:4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何占福的笔墨实践彰显着对传统中国画语言的深刻解构与创造性转化。他深谙宋元山水的笔墨精髓,却不为程式所缚,而是从西北大地的质感中提炼出新的表现技法。为呈现荒原戈壁的粗粝肌理,他以干笔侧锋反复擦染,独创兼具沙砾质感与水墨韵味的皴法;为表现黄河流域的生命张力,他打破“水墨为上”的传统桎梏,将民间艺术中的饱和色调融入画面,让赭石、藤黄与花青在宣纸上碰撞出地域特有的色彩交响。

在构图上,他既遵循传统绘画的“经营位置”,又巧妙融入现代构成意识。那些被几何化处理的沙丘弧线、以垂直墨线刺破横亘画面的孤烟、在留白中隐现的文化符号,都在极简的视觉结构中形成强烈的张力。这种形式探索并非对传统的背离,而是源于对塞上地貌本质的提炼——戈壁的辽阔、长河的蜿蜒、岩画的抽象,本就蕴含着极简而壮阔的构成美,他以笔墨将这种天然的美学秩序转化为当代视觉语言。

三、文化自觉的在场书写:作为地域精神的阐释者

在当代艺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语境中,何占福的创作始终保持着鲜明的“在场性”。这种“在场”不仅是地理空间的亲历,更是对地域文化精神的深度介入。他视绘画为对土地灵魂的书写,试图通过笔墨追问:在现代性浪潮中,地域文化的基因如何以艺术的方式延续?西北大地的生存哲学如何为当代人提供精神参照?

他的画面常弥漫着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时空感:当夯土残垣与胡杨并置,当丝路遗韵与当代生活叠印,斑驳的墨痕不再只是技法的呈现,而成为文明更迭的视觉隐喻。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照更具哲学深度——在表现旱塬上的生命萌发、荒漠中的绿意微茫时,总以“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构图,让观者在水墨的枯润变化中,感受到西北大地在严酷环境中孕育的坚韧生命力,这恰是宁夏文化中最动人的精神密码。

关键词:何占福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