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青巍
尺寸:28x23cm
材质:亚麻布、油彩
年代:2025年
然而,岁月流转,时光如诗,他的创作重心开始了一场诗意的迁徙,随着阅历的沉淀,他的调色盘悄然变换色彩。艺术创作重心从喧嚣的外部世界,转向内心静谧的花园,新的灵感如泉源般不断涌现。在这片艺术天地中,他以传统为颜料,以现代为画布,书写着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动人篇章,完成了艺术灵魂的蜕变与成长,找到了最契合自我的诗意语言。
亚麻布上的东西方对话:油画与国画意境的碰撞融合
对于徐青巍而言,厚重的油画亚麻布曾是他艺术启程的站台。油画材料强大的表现力,如同他家乡青岛深邃而悠远的大海,吸引着他不断探索光影与色彩交织而成的三维世界。然而,当他的目光触及中国传统绘画时,仿佛在艺术的迷雾中瞥见了另一座灯塔。
在天津美术学院求学的青葱岁月里,徐青巍常将自己浸润于艺术的浩瀚星河。图书馆泛黄的美术史典籍是他的渡船,精美的名家画册作他的罗盘,每当指尖抚过宋人花鸟册页中纤毫毕现的翎羽,或是凝视八大山人笔下白眼向天的禽鸟,胸腔里便翻涌开层层艺术的惊涛。“你看,中国画里的梅兰竹菊、飞鸟游鱼,哪只是单纯的物象?”徐青巍如是说道,“画家们把风骨气节揉进笔墨,让每一根兰草都有了君子的清傲,每一只寒鸦都藏着遗世的孤勇,这是西方绘画里少见的灵魂注脚。”
作品名称:观天图
作者:徐青巍
尺寸:28x23cm
材质:亚麻布、油彩
年代:2025年
自那时起他渐渐领悟,西方绘画是在亚麻布上塑造出的立体史诗,注重构建真实的空间与光影,似一首首激昂的西方交响乐;而中国传统绘画恰似古琴弦上流淌的《高山流水》,沁人心脾之间留下古韵古香,看似简淡,却暗合着华夏子孙血脉里的审美密码,一勾一抹间,尽是东方哲学的深邃与浪漫。
为了实现这两种截然不同艺术语言的融合,徐青巍开始在画布上进行大胆的实验。他像一位技艺高超的炼金术士,褪去油画中光影交织的华丽盛装,让画面回归平面的纯粹。笔下的线条不再执着于塑造体积,而是如行云流水般舒展,带着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韵律与风骨。当厚重的油彩遇见轻盈的意境,当西方的浓烈碰撞东方的含蓄,两种艺术基因在画布上奇妙交融,绽放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光芒。在东西方艺术的碰撞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和声。
作品名称:福临图
作者:徐青巍
尺寸:28x23cm
材质:亚麻布、油彩
年代:2025年
“我偏爱小画幅单只鸟的创作形式,这与中国卷轴画的审美趣味相关,区别于西方展厅的宏大叙事。”徐青巍说,这种形式能在有限尺幅中展现丰富细节,这一方小小画布,在他手中幻化成充满诗意的天地。受中国画审美影响,他偏爱这种适合案头品读、带来沉浸式体验的创作形式。小画幅虽尺幅有限,却似精致微型诗篇,方寸间藏无尽细节与情感。
笔耕不辍向新境:艺术征途上的持续求索
谈及创作与参展的初心,他目光如炬:“我的画布从不为展览的框架而生,每一抹色彩、每一道线条,皆是心底灵感的自然奔涌,是对艺术炽热之爱的鲜活印记。”于他而言,坚守个人兴趣如同画家对主色调的执着偏爱,是作品灵魂的根基所在,唯有忠于内心热爱,方能让画作迸发独特生命力。然而,徐青巍并未将自己困于个人艺术的小天地。
但他深知,艺术家当如执笔的时代歌者,不能只吟唱自我的小调,更应奏响时代的强音。如今,他已备足颜料,展开画布,准备投身于大型主题创作之中,用画笔勾勒时代画卷,在坚守艺术个性的同时,书写出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交相辉映的壮美篇章。
作品名称:仲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