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睹物与凝思——郭振宇谈艺术、材料与文明的能量

睹物与凝思——郭振宇谈艺术、材料与文明的能量
2025-07-10 16:02:4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ArtAlpha:从“北纬30度”系列到“压缩场”“部落时代”“伊格德拉修的焚毁”,您的作品看似充满神话隐喻,它们之间是否有一个系统的叙事构架?

郭振宇:这些,其实都是属于我们的文明记忆,一种被刻进基因的记忆。我们未必时刻能想起它们,但它们始终存在。我希望借助这些记忆,与当下这个高速发展的数字时代展开对话。

一旦进入数字时代,我们赖以维系历史与文化的语言与连续性的叙述方式,可能都会逐渐丧失。人们的意识、思维模式、生活方式、交流方式乃至反应速度,正在被彻底改变。当语言和文字都可能失效时,我们对于“过去”的构成,也面临解体。

因此,我在创作中尝试某种“总结性”的表达。比如“北纬30度”这条地理线,就曾是多个古老文明的诞生地:吉萨金字塔、苏美尔文明、哈拉帕文明、三星堆,乃至阿兹特克。这些文明如何兴起、又为何消亡,我们至今仍未破解。它们已成为谜团。

我思考:我们今天所处的文明,未来是否也会变成一个谜?或许它不会被摧毁,而是“不被使用”而消失——正如“废墟”的定义:它曾有功能,但已经不再被使用。

这种被遗忘的命运,可能正等待着我们。而未来的人回望今日,也许会把我们看作一个神秘的早期文明。因此,我在创作中也融入了一些神话的语言和想象,以回应这种对历史、记忆与遗忘的焦虑与思考。

“睹物与凝思——郭振宇艺术展”展览现场

多元身份指向万物本质

ArtAlpha:您同时拥有策展人、研究馆员、评论人等多重身份,这些经历如何反哺您的创作?在“艺术家”与“学者”之间,您如何平衡?

郭振宇:关于艺术家的多重身份,其实它们之间并不是割裂的。“工作”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工业文明发展之后,在劳动方式被细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如果我们能够打通这些不同的身份,其实无论是策展、写作还是创作,都可以被艺术家同步进行。

只是,每一种身份在具体操作中,其思考的方式与视角会有所不同。比如,当我作为策展人时,我更多是从宏观角度去观察某种现象的发生机制,以及它如何与公众发生关系;而作为写作者,则需要梳理学术脉络,进行批评与反思;而当我回到艺术家的身份,我要找到一个具体的切入点,从而展开一个全新的体系建构。

这些经历最终都是统一在我的艺术实验之中,它们只是呈现方式不同。每一次的策展或写作,也成为了我艺术传统的一部分。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背景,当我进行创作时,我能更加清晰地判断该从哪里切入。我也从艺术本体的探索中,发展出一个“第三者视角”——既可以预见观众可能如何看待我的作品,也能用另一种方式重新理解我自己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这些身份的交叠,反而为我提供了更多的观察维度与思考路径。

关键词:郭振宇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