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当我们站在周青的油画前,最先被攫住的往往不是具体的物象,而是一种流动的气息——像晨雾漫过山谷时的湿润,又似暮色浸透水墨时的沉郁。这位油画家以其独有的色彩敏感与笔触温度,在画布上构建了一个既扎根于现实肌理,又飘游于精神云端的世界,让观者在具象与抽象的边界,触摸到艺术最本真的震颤。
《印象婺源山水1-7》50x70cm布面油画2024.4
周青的色彩语言是其最鲜明的标识。他不追求炫目的浓墨重彩,却擅长在灰度中挖掘无穷层次:一块看似平淡的土黄,在他笔下能晕染出泥土的厚重与岁月的包浆;一抹浅灰的蓝,既能是雨后窗棂的冷寂,也能是远山含黛的朦胧。这种对色彩的克制与放纵,恰似中国传统水墨中的“墨分五色”,在有限的色谱里拓展出无限的情感纵深。他画秋日的树林,从不刻意勾勒叶脉的清晰,而是用橙黄与赭红的交错堆叠,让光影在笔触间流淌,仿佛能听见叶片簌簌飘落的声响;他写冬日的湖面,以大面积的灰蓝铺陈,却在湖心藏一抹不易察觉的暖紫,那是冰层下未曾冻结的生机,也是画家心底对世界的温柔凝视。
《陕西-无形华山》30x40cm2023.8布面油画
笔触的自由与精准,是周青驾驭色彩的另一重功力。他的笔触从不循规蹈矩:有时如书法中的“飞白”,干枯的油彩在画布上擦出细碎的纹路,像老墙剥落的斑驳,带着时光的颗粒感;有时又如水墨中的“渲染”,湿润的颜料在画布上自然晕开,边缘模糊却意韵绵长,仿佛记忆中逐渐褪色的片段。这种“写”与“绘”的交融,让他的作品既有油画的质感张力,又透着东方美学的写意精神。
《陕西-乾坤湾》60x40cm2023.8布面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