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还是山:泰山悟道
当悲怆的呐喊在群山间回荡渐息,灵石终在泰山的雄浑气象里沉淀升华。张大石头为人民大会堂所作的《中华泰山》,巍然矗立如华夏精神的图腾。画中的泰山“幽光沉静,涵蕴渊澄”,吞吐着“天行健”的浩然之气,观之如神光烛照。这是张大石头历经心灵风暴后抵达的精神高原,泰山在此化作一种文化隐喻,承载着“厚德载物”的东方哲思,也沉淀了画家从呐喊到内省的升华。
(横屏欣赏)
张大石头作品《中华泰山》
细观其笔墨,皴法已非早年精致——斧劈皴中掺入金石力度,解索皴间透出碑拓苍茫。泰山在此化作文化图腾:云纹的流转暗合《周易》“云行雨施”的天道,山石叠印象征“厚德载物”的哲思。此刻的张大石头,亦如泰山上的磐石,苍古朴拙,厚重无锋。其艺术锋芒由外显的激越转向内蕴的磅礴,完成了从“为山河呐喊”到“为山河立传”的蜕变。泰山这块神圣之石,赋予其艺术以终极包浆——这包浆是劫波的沉淀,亦是跋涉的勋章,终令其抵达“见山还是山”的化境。
《中华泰山》局部图
看山三境界:大道循环
从千佛山到北山再到泰山,张大石头以近半世纪光阴完成了一场壮阔的艺术修行。三山之石,熔铸此石。千佛山赋予其温润如玉的底色,如灵石初孕时的莹润微光;北山的荒蛮之石,淬炼其风骨与肝胆,在时代熔炉中迸溅出忧愤火星,炼就如铁的筋骨;泰山的雄浑成就其重剑无锋的气度,于天地洪炉里炼就包浆沉厚。
张大石头作品《雨后千山铁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