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石头以指墨捣碎笔与墨的千年契约:手指替代羊毫搅动油彩,矿物颜料混同松烟泼洒,宣纸承载着《祭海》中解构重组的悲怆能量。在海外展出的《原野》前,西方观者惊见色层间奔涌的原始生命力,东方行家则窥见倪瓒三段式构图的当代转译。这些作品,画面看似混沌无序,实则暗藏天地玄机——这是将千佛山的灵性、北山的忧愤、泰山的雄浑,置于全球化艺术语境中淬炼出的新物质。
张大石头作品《原野》
但这些并不代表传统笔墨在张大石头的艺术创作中被取代,而是如《周易》云纹般流转新生:斧劈皴化作金属刮刀的锐痕,青绿山水蜕变为丙烯的荧光交响。此乃真正的“笔墨当随时代”——非止技法嬗变,更是将泰山“厚德载物”的哲思,转化为容纳寰宇文明的胸襟。在张大石头看来,真正的现代性,恰似这活火山的脉动:既非断裂的破坏,亦非守旧的僵死。就他本人的艺术创作而言,当千佛山的法度、北山的肝胆、泰山的魂魄熔铸为一,艺术终将在差异中共生,于碰撞中永恒。
(横屏欣赏)
张大石头作品《云丘山》
这恰如泰山云海吞吐星尘,齐鲁大地的兼融气度,终在钢索与蚕丝的永恒博弈中,证得艺术最古老又最鲜活的真谛:法无定法,乃为至法。
(来源:济南日报·爱济南 汤启卫)
艺术家简介
张志民,号张大石头,1956年2月生于山东阳信。山东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山东省政协第十一届常委、省政协教科文卫体主任,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张志民工作室导师,中国文促会国画院研究员,中国长城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画院艺术顾问,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名家,山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第六届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第三届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美术分委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美术与艺术设计分委会委员,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