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艺术网:以山水入花鸟,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想法?
蒋艳篱:在学习古人的绘画过程中,我最初的作品风格较为实在。我习惯于一笔一画地去描绘,追求每一笔的到位和完整,画面显得扎实而厚重。这种风格在我的早期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无论是山石的勾勒还是花卉的渲染,我都力求做到每一笔都有所交代,没有太多虚化的处理。这种实在的画风让我在学习古人时,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笔法和构图,但也让我意识到,画面中缺少了一些灵动和虚实结合的韵味。
后来,我接触了许多山水画大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画中的烟云处理,让我深受触动。这些作品中的烟云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还赋予了作品一种空灵的意境。这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画风。我尝试在背景中加入了烟云的处理,结果发现画面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观。
这种新的创作思路让我在后续的创作中有了新的尝试。例如,在画了一天的画之后,我会利用碟子里残存的墨,随意挥洒几笔,往往会有惊喜出现。这种状态下的作品,虽然看起来很随意,但却有一种虚实结合的美感,仿佛画面中弥漫着一层淡淡的烟云,给人一种雾蒙蒙的感觉。这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不仅让我的作品更加丰富,也让我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了更多的乐趣。
《庭院一角》68x50cm纸本设色
热爱
雅昌艺术网:能感觉您是一个积极学习的人,而且非常擅于学习。能介绍一下学习经历吗?
蒋艳篱:其实支持我这么多年的,就是我对于画画这件事情的热爱。
我出生在湖南安化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在长沙工作,我从小是个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我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还经常因为写字马虎而被老师批评。然而,这一切在我小学二年级时发生了改变。
美术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画鸭子。班上大约有20个同学,大家都画了尖尖的嘴巴,只有我画的鸭子嘴巴是扁的。这幅画让我第一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也是全班唯一一个被表扬的作品。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在画画方面有天赋,从此爱上了画画。到了初一,学校开设了兴趣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素描。我的画画天赋很快在学校传开,班上和学校的手抄报几乎都是我负责的,而且每次评奖都是第一名。这让我更加自信,也让我对画画充满了热情。在兴趣班里,我学习了如何画坛坛罐罐,干劲十足。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绘画技巧,也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初中毕业后,我决定报考中专的美术学校。当时,我的哥哥也准备高考,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只能供一个人上学,而且艺术专业的学费尤其昂贵。我独自一人从家里跑到长沙,找到了一位在轻工业美术学校任教的老师,希望成为他的学生。在我的坚持下,我得到了上学的机会,但是我的哥哥放弃了上大学,转而参军,还每月给我寄生活费。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确实很不懂事,但我也知道,我对画画的热爱是无法割舍的。正是这份坚持,让我走上了艺术之路。
《杜鹃红(二)》58x34cm纸本设色
雅昌艺术网:在您的学习历程中,哪些老师对您产生了影响?
蒋艳篱:我从湖南轻工业美术学校考上了云南美术学院,毕业后感觉还是需要学习,我又找到了当时在湖南轻工业美术学校的老师莫迎武,提出想要跟他继续学习。莫老师给我提了要求,一天画满50张,就重新收我为徒。我明白老师的意思,一来是看我的水平如何,二来是想试探我对画画的喜爱程度。第二天,我带着大大小小的40多张作品登门,老师看完之后就收下了,交给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画牡丹。画了一年有颜色的牡丹后,老师交给我的第二个任务是用水墨来画牡丹。
在花的题材中,牡丹与菊花并列是最难画的,因为它的花瓣非常复杂。尤其是在画水墨牡丹,其实就是一个黑白关系的处理和明暗的对比,需要充分掌握墨的浓淡干湿。这段经历当时是觉得有些枯燥的,但是为我后来的水墨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后,我在报社做过编辑,也做过杂志设计,我最终选择成为一个职业画家。间隙时间,我也会继续帮别人设计画册、也开过画廊、策划展览。后来在荣宝斋一次展览中,意外地发现了郭老师的作品,非常喜欢,就特别想要拜师学习。我是那种想做事就立马去做的人。最终得偿所愿。我觉得,所有的学习都是有意义的。
《忘憂》纸本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