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不归属任何流派”的杜松儒,在传承与突破中探寻“心象风景”

“不归属任何流派”的杜松儒,在传承与突破中探寻“心象风景”
2025-10-13 14:12:07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杜松儒的艺术之旅,始于一个浸润着墨香与琴韵的家庭。父亲杜滋龄是蜚声画坛的人物画家,母亲则精于琴艺与书法。父母给予他“放养式”教育,鼓励他自由成长。在这样的氛围中,父亲的言传身教如涓涓细流,浸润无声。杜松儒回忆,父亲白天忙于出版事务与大学教职,社会活动繁多,但夜晚必定投入创作:“他如同不知疲倦的钟摆,永不停歇地挥毫泼墨。”家庭的艺术气息,滋养了杜松儒对艺术的亲近。“家中常有艺坛前辈与学生往来论艺,我多在旁聆听;父亲参加活动,我也经常随行。”这份耳濡目染,让艺术养分悄然融入他的生命。出于对艺术家自由与独特生活的向往,杜松儒坚定地选择了美术之路。

杜松儒《过客》水印木刻

60cm×90cm 2000年

看似温顺的杜松儒,骨子里却极有主见。高考择专业时,他与父亲首次出现重大分歧。他醉心于色彩,钟情油画;父亲则建议他研习中国画。父亲虽开明豁达,认为艺术门类并非关键,但预言杜松儒在特定阶段终将回归东方心性,重拾水墨之道。这场交锋最后以折中方案告终,父亲提议他学习版画:“版画基础课程广博,技法丰富,装饰性强,未来转型也相对灵活。”当父亲带他参观版画系时,面对满室新奇设备,他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日后回望,杜松儒深感父亲用心良苦,版画所强调的开放思维与严谨步骤以及黑白的处理和绘画基本功的训练,为其日后创作奠定了重要基石。

杜松儒《尘界》水印木刻

60cm×90cm 2001年

东瀛淬炼:汗水铸就的艺术“修行”

1998年,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的杜松儒赴日本深造。这段经历成为其人生的关键转折点,其中的故事跌宕起伏,堪称传奇。

身为“艺二代”,荣誉感与超越父辈的压力并存。倔强的他拒绝了家中资助,开始了艰苦的半工半读生涯。房租、学费、画材……面对高昂开销,他不得不身兼三职。最持久的一份工是送“早报”,凌晨3点半起床,无论寒暑风雨,将280份报纸准时送达。起初送报时他羞于见熟人,但心态逐渐坦然:“凭双手挣钱,何羞之有?”这份自食其力赢得了同学和老师的钦佩。

另一份工是每晚6点到午夜12点在一家知名会员部俱乐部做侍应生。每周还有两天需前往高尔夫球场捡球。这是一项极耗体力的劳动,骑车至京都远郊的山坳,四人合力抬起沉重的尼龙网将散落的高尔夫球归拢,雨天尤为艰难。学习、工作之外,他每日的睡眠仅剩五六个小时。四年半的艰苦岁月于他而言是一种深刻的“修行”,不仅锤炼了意志与心态,更使他理解生活百态,尊重所有职业。

杜松儒《米脂的山》纸本水墨设色

关键词:杜松儒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