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把竹子种在5G的时代——探索中国画与中国艺术的未来

把竹子种在5G的时代——探索中国画与中国艺术的未来
2025-10-17 11:12:0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90cm×190cm

纸本水墨

2011年

27.jpg

王冠军《水木年华》

240cmx260cm

纸本设色

2002年

丘挺:王冠军老师的绘画格调素雅而丰厚,体现了中国审美的“厚”与“透”,能在“薄”中见“厚”,这是对细微语言的精准拿捏。他从山水画技法中汲取养分,这让我想到吴湖帆先生对沈周花鸟画的品评:其墨法之妙,全从山水中来。沈周亦因此成为花鸟画由小写意向大写意过渡的关键大家。回到王之纲老师的实践,您的作品触及了中国艺术中超越性的时空观。山水对中国人而言,是安顿与引渡精神的桃花源,带有信仰性。在将其转化为影像作品时,您如何处理时空维度?

王之纲:观看传统艺术时,我们常与古人形成时空对望,思考其创作动因,并进入其营造的精神空间。我们在创作新媒体艺术时,有两个考量:其一,是保护,提升公众对传统艺术的理解度;其二,是创新,将传统作品视为新的素材与养料,创作出能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的新作品。文化的核心是延续性。生活方式虽巨变,但文化的根系深植于土壤。技术赋予我们新的叙事工具,我们只是用它们来讲述今天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时空是一体的。我们希望通过跨领域合作,不断拓展这种创作观念。

丘挺:技术确实提供了无限可能。王冠军老师对当代人物情境的细微捕捉与题材挖掘极为深入。请您梳理一下当下中国画创作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28.jpg

王冠军: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我们应深究中国画的精神内核。在学习过程中,我常将中国画与京剧、昆曲、建筑、园林、民族舞蹈等姊妹艺术进行比对,受益匪浅。同时,我也向西方油画学习其多样的表现手法。尤其向山水画学习其对整体气息、气象、气势的把握。我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常借鉴山水画的皴法与层层积染,追求“薄中见厚”,用最薄的墨色表现润泽与浑厚华滋的质感。通过这些手法,我尝试表现现代社会的服饰、器物与建筑质感,同时希望观众能在我的作品中体会到传统中国画特有的气息与韵致。

34.jpg

丘挺:近百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人物画的变革一直在中西融合的路径上前行。西方绘画在肖像、历史画以及对神性的表达上,都对中国画有借鉴意义。王之纲老师,您在创作影像作品时,如何处理声音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画,中国艺术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